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错莫天色愁,挽歌出重闉。
谁家白网车,送客入幽尘。
铭旌下官道,葬舆去辚辚。
萧条黄蒿中,奠酒花翠新。
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
乌鸢下空地,烟火残荒榛。
生人更多苦,入户事盈身。
营营日易深,却到不得频。
寂寥孤隧头,草绿棠梨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和人生的孤独与哀伤。开篇“错莫天色愁,挽歌出重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远古时光的怀念。“谁家白网车,送客入幽尘”则透露出一种离别之情和对人生旅途的无奈。"铭旌下官道,葬舆去辚辚"中的“铭旌”指的是古代官府门前挂的金属制成的大钟,这里用来形容官道上的寂寥,而“葬舆去辚辚”则是对逝去岁月的无声哀叹。
接着,“萧条黄蒿中,奠酒花翠新”描绘了秋天草木凋敛、黄蒿丛生的荒凉景象,同时“奠酒”一词表明诗人在这孤寂的自然环境中独自举杯,感受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则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而“墓成”二字更增添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悲凉。
最后,“乌鸢下空地,烟火残荒榛”中的“乌鸢”指的是黑色的鸟类,它们在空中盘旋,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自然界的萧瑟。而“营营日易深,却到不得频”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人生难以挽留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与哀伤的情感。语言质朴自然,但又不乏深沉的哲理和情感的丰富。
不详
洛阳城北山,古今葬冥客。
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
近来送葬人,亦去闻归声。
岂能车轮疾,渐是墓侵城。
城中人不绝,哀挽相次行。
莫非北邙后,重向洛城生。
卜地起孤坟,全家送葬去。
归来却到时,不复重知处。
叠叠葬相续,土乾草已绿。
列纸泻壶浆,空向春云哭。
杜陵村人不田穑,入谷经溪复缘壁。
每至南山草木春,即向侯家取金碧。
幽艳凝华春景曙,林夫移得将何处。
蝶惜芳丛送下山,寻断孤香始回去。
豪少居连鳷鹊东,千金使买一株红。
院多花少栽未得,零落绿娥纤指中。
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
浇红湿绿千万家,青丝玉轳声哑哑。
泰陵遗乐何最珍,綵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