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寄别左杏庄

水声到枕今何时,醉中别君心自知。

扁舟梦断五更冷,风雪无边助凄警。

倾耳微闻折竹声,推篷已失飞鸿影。

别时梅花飞满觞,坐君花下之草堂。

相看都怪语言少,一夕离居已断阳。

归梦今宵路犹忆,明日相思在江北。

牛渚风涛百丈深,历阳烟树千重黑。

差喜百年交道真,不须零落苦嫌身。

更将愁水愁风意,寄尔高歌击筑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舟夜寄别左杏庄》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舟中别离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思念。

首句“水声到枕今何时”,以水声入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暗示了别离的夜晚。接着“醉中别君心自知”一句,点明了别离的场景是在酒醉之后,情感更为深沉,难以言表。

“扁舟梦断五更冷”描绘了别后扁舟独行的凄凉景象,五更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风雪无边助凄警”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增加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倾耳微闻折竹声,推篷已失飞鸿影”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别后的寂静与空虚,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别时梅花飞满觞,坐君花下之草堂”回忆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梅花飘香,草堂温馨,反衬出别后的孤寂。

“相看都怪语言少,一夕离居已断阳”表达了离别后两人相对无言的尴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归梦今宵路犹忆,明日相思在江北”预示了未来的思念与牵挂,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

最后,“牛渚风涛百丈深,历阳烟树千重黑”描绘了未来路途的艰难与未知,但“差喜百年交道真,不须零落苦嫌身”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信任,即使遭遇困难也不必过于忧虑。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悲来行

我闻墨子泣练丝,为其可黄可以黑。

又闻杨朱泣歧路,为其可南可以北。

嗟哉古人真用心,此意不复传于今。

今人七情失所托,哀且未成何论乐。

穷途日暮皆倒行,更达漏尽钟鸣声。

浮云上天雨堕地,一升一沈何足计。

周环六梦罗预间,有我无非可悲事。

悲来举目皆行尸,安得古人相抱持。

天空海阔数行泪,洒向人间总不知。

形式: 古风

乌江吊项羽

愤王遗像黯承尘,已事空悲五裂身。

百二山河销赤炬,八千子弟走青燐。

好寻鬼母挥馀泪,自有狮儿作替人。

王气东南来尚早,不须亭长在江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横江春词(其三)

东梁山色对西梁,淡扫修眉俯镜光。

侬似望夫山上石,一般烟景各心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横江春词(其四)

家住横江古渡头,年年江上望归舟。

郎若归时今日好,常时那见水平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