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伯起李伯襄诸子

凤笙曾向隔溪闻,此日仙源路已分。

藜杖乍移花底月,荷衣犹带洞中云。

探来秘检堪遗俗,佩有灵符可赠君。

自笑尘缘销未得,却教猿鹤怨离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寄语,充满了对自然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首句“凤笙曾向隔溪闻”,以凤笙的传说象征着高雅与神秘,引出对远方仙境的遐想。接下来,“此日仙源路已分”则表达了时光流转,仙源之路已成回忆的感慨。

“藜杖乍移花底月,荷衣犹带洞中云”两句,通过描绘行者在月下行走于花丛间,衣上还残留着洞府中的云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意境。这种景象既是对友人隐逸生活的想象,也是诗人内心追求的理想状态。

“探来秘检堪遗俗,佩有灵符可赠君”表明诗人希望友人能探寻到那些能超越世俗的秘籍,并愿意将灵符赠予对方,寓意着对友人精神提升的期待和祝福。

最后,“自笑尘缘销未得,却教猿鹤怨离群”表达了诗人虽有脱离尘世的渴望,但现实的羁绊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因此让山中的猿鹤也为之感到遗憾。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感叹,也暗含了对友人能够摆脱尘世束缚、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与对超脱的渴望。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端溪

江雨添新涨,舟行傍翠微。

烧林朱实艳,出穴白鱼肥。

流水浮村过,青山涌塔飞。

白云问行客,西去几时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上龙门滩同卢原父

西江流浩浩,日落水逾碧。

清溪与翠岫,上下同一色。

芦林闻雁声,石濑抛鱼尺。

过橹荡流文,龙鳞细如织。

行行到龙门,水落石罅窄。

疾风驱奔雷,飞湍□裂帛。

万弩射不回,缆绝篙无力。

我舟若怒马,蹄啮不受勒。

青山前揖人,欲往不可即。

幸有盈尊酒,与子消永夕。

形式: 古风

苍梧舟中遇霞丽人戏赠

飘摇凤头舸,荡漾西江涯。

美人倚娇坐,半揭芙蓉帷。

相逢欲买笑,频唤过船迟。

见人佯不语,漫理绣罗衣。

揉花作芳骨,写月为娥眉。

一声春莺啭,倒捲江云飞。

缠绵过永夕,弱态醉不支。

临岐致别意,一半是娇啼。

却道斑斑竹,是侬泪所垂。

形式: 古风

溯府江而西山青水碧应接不暇得诗四首(其一)

飞濑荡遥空,洗出青山骨。

白波卷春雪,潋滟争流月。

鱼床枕绿渊,水马出复没。

古岸寂无人,溪风梳石发。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