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鱼荷卷

江天向晚烟漠漠,万顷平波澹寒绿。

败荷经雨翠盖倾,细荇牵风青缕弱。

碧空倒影浸琉璃,队队鲜鳞游碧落。

雪晴时逐白浪翻,月明静带浮光跃。

君不见层台嵯峨临水头,何人更复被羊裘。

又不见磻溪春深芳草多,只今渭水空东流。

感予亦有鸥鸟兴,沧浪归梦常悠悠。

何当结屋沧江上,钓竿长拂芦花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江面景象。首句“江天向晚烟漠漠”,以黄昏时分的江面为背景,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万顷平波澹寒绿”一句,通过“万顷”展现江面的广阔,而“寒绿”则描绘了江水在傍晚的凉意与深绿色调,给人以清凉之感。

“败荷经雨翠盖倾,细荇牵风青缕弱”两句,将镜头聚焦于荷叶与水草,雨后的荷叶垂下,仿佛翠绿的伞盖,而细小的水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青色的丝线。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碧空倒影浸琉璃,队队鲜鳞游碧落”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碧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江水相互映照,如同琉璃般晶莹剔透。水中游动的鱼群,如同在碧空中飞翔,增添了动态之美。

“雪晴时逐白浪翻,月明静带浮光跃”两句,通过雪后晴朗的天气与月光下的江面,展现了不同时间段的江景之美。雪后白浪翻滚,月光下江面泛起粼粼波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君不见层台嵯峨临水头,何人更复被羊裘。又不见磻溪春深芳草多,只今渭水空东流”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层台嵯峨与磻溪春深的场景,与当前的景象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感予亦有鸥鸟兴,沧浪归梦常悠悠”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何当结屋沧江上,钓竿长拂芦花秋”则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希望能在江边建屋,享受钓鱼的乐趣,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面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2)

林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峰歌为平山上人赋

月峰歌,孤峰壁立何嵯峨。

遥岑深夜露寒魄,碧空景泛琉璃波。

禅心自与秋空并,皎洁圆明两辉映。

一毫不扰天境澄,万籁收声俗嚣静。

兹山住锡今几年,上方殊胜犹依然。

林泉自喜足幽憩,机关已觉忘尘缘。

九夏三冬戒律精,空岩草木应知名。

相期后夜访高致,长啸一声山月明。

形式: 古风

送蜀中新宁教谕

白门祖席黄花酒,醉唱离歌折杨柳。

广文行色在骊驹,僮仆行囊载科斗。

闻说先生教蜀年,蜀中学者未能先。

杏馆弦歌声不绝,荜庭风月趣无边。

十年不叹儒官薄,却有清名动台阁。

天官课绩美雄词,圣主超恩颁教铎。

复此寻舟问去津,吴山楚水往来频。

春风客路秋衣换,晓日园林昼锦新。

荆门西上曾游处,巫峡猿声自朝暮。

对酒休歌蜀道难,行人谩说高唐赋。

百里新宁寂寞滨,行看教雨及时春。

君不见文翁遗教传今古,未必今人愧古人。

形式: 古风

和曾侍讲九竹图韵

金陵客舍长安陌,寸土如金苦嫌窄。

生平爱竹负赏心,梦里犹思见颜色。

谁人磊落独不群,玉堂侍讲武陵君。

窗前隙地祗寻丈,移得一段湘川云。

九龙山人更才绝,潇洒胸襟贮冰雪。

醉来为扫墨君图,下笔纵横见奇节。

琅玕交股铁作刀,凉吹入户声萧骚。

清阴常对白日静,修干直拂三秋高。

金銮朝退频相过,对竹看图欲忘我。

脱却乌纱挂碧枝,扫石还因绿苔坐。

周郎造我亦何为,高怀似与主人期。

敲门看竹久未厌,便索此图而得之。

乡山筋竹闽南路,每叹别来春几度。

若能转赠金错刀,不惜琼瑶报君去。

形式: 古风

赠谷城老人

孤青湖平霜镜如,湖上时有高人居。

春风南亩见耕犊,秋雨华堂闻读书。

生平种德老尤力,闾里蜚英方藉藉。

惟愿长延龟鹤龄,昨夜星辉映南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