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通直

误落尘中四十年,乞归骸骨喜安全。

庙廊论道徒虚耳,彝鼎铭勋愧缺然。

一视荣枯真若梦,两忘喧寂始知禅。

金仙秘典容传玩,似与君家有旧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和曾通直》。韩维以深沉的哲思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对人生、历史、宗教的深刻感悟。

首联“误落尘中四十年,乞归骸骨喜安全”,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在世俗中漂泊了四十年,如今渴望回归宁静,内心充满了对平安的喜悦。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庙廊论道徒虚耳,彝鼎铭勋愧缺然”,诗人反思历史上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政治人物,他们的言论和功绩似乎都显得空洞无物,而自己未能留下任何值得铭记的勋业,内心感到愧疚。这里蕴含着对权力与荣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正价值的追寻。

颈联“一视荣枯真若梦,两忘喧寂始知禅”,诗人将人生的荣华与衰败比作梦境,表明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他通过“两忘喧寂”表达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开始领悟到禅宗的智慧。这一联展现了诗人超越世俗、寻求精神解脱的境界。

尾联“金仙秘典容传玩,似与君家有旧缘”,诗人提到金仙秘典,暗示自己对佛教经典的敬仰和研究,同时也表达了与某位名叫“君”的人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深厚的历史渊源或精神联系。这一联不仅体现了对宗教文化的尊重,也流露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人际关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反思、宗教感悟的抒发,展现了韩维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时代、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依前韵和朱朝奉(其一)

起坐终朝在一堂,兴来宾至更衔觞。

逢春预展新花槛,扶老时翻旧药囊。

心虑已能安止止,声名何用渐章章。

少游有志今方遂,坐守松楸不去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依前韵和朱朝奉(其二)

揽辔宿心终不效,坠车馀骨老犹全。

居仁由义吾之素,处顺安时理则然。

名教地中真有乐,色声头上岂非禅。

樽前醉客应相笑,一曲悲歌几处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喜雪呈安观文谢惠酒

雪花盈尺覆春田,太守勤民庆有年。

介任袁安从放卧,寒矜枚叟不加延。

桃根度曲今何在,柳絮裁诗久未传。

内集岂宜虚旧贶,为公举白抹朱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欢

逢春何事有咨嗟,短发昏瞳对好花。

欢□到来惟止暂,酒分加处更论些。

一箪□□惭颜氏,百指笙歌类白家。

送老忘形乐吾分,为谋岂不是良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