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注释

肩舆: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胜:美景。
辄:总是,就。
酌茗:品茶。
静筵:指素斋。
筵,酒席。
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震泽:太湖。
旷荡:旷达,大度。
墟落:村落。
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游历各寺院,寻访禅意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佛法修养生活的赞美。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流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随兴而至,遇到美好之处便停留下来,不急不缓的情趣。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 此处描写的是诗人在寺院中享受清净的生活,一方面是焚香礼佛,另一方面是品茶,这些都是修行的一部分,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这里描述了轻柔细雨停止后的宁静景象,以及小窗前的幽静之美,展示了诗人对细腻生活情趣的捕捉。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盆山隐于云雾中,不见阳光,但草木依旧茂盛,这是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一种描绘,也反映出寺院深居人境的宁静与孤独。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突然间登上高塔,眼前展开了广阔的景色,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精神上的解脱和扩张。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山峰如剑直指苍穹,湖泽波光与云天相接,这些壮观的自然景象在诗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心境的欣赏和适应,无论是深沉还是旷达,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与安适之处。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在这段时间里,诗人还在继续寻找着禅意,但天色已晚,墟落间散发出淡淡的烟雾。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诗人在结束一天的游历后,回忆所经历的一切,心中仍然是那么的清醒和兴奋,以至于无法入睡。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最后两句写的是与寺中的道人一起,在夜深人静之时,点亮一盏孤灯,一起沉浸在禅定的宁静之中。这不仅是对肉体的放松,更是心灵上的解脱和净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佛教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超然。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刘寺丞赴馀姚

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见香烟横碧缕。

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

明朝开锁放观潮,豪气正与潮争怒。

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云雾。

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我老人间万事休,君亦洗心从佛祖。

手香新写《法界观》,眼净不觑登伽女。

馀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形式: 古风

霅上访道人不遇

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

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形式: 五言绝句

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戏公择云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誇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馀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馀烬。

天游照六凿,虚室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从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目,怨句写馀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鬒。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形式: 古风

王巩清虚堂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心如止水。

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

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末已。

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

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