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已得浮生到老闲,且将新句拟玄关。
自知清兴来无尽,谁道淳风去不还。
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
此心终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暮山。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咏怀寄知己》。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浮生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和期待。
“已得浮生到老闲,且将新句拟玄关。”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于现世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超脱感悟,并且还在不断地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即所谓“玄关”。
“自知清兴来无尽,谁道淳风去不还。” 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清新而悠长的情趣,他相信自己的这种高洁情怀是不会消逝的。
“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 这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对于知识与真理的渴望,以及他对这些精神财富能够流传后世、惠泽人类的信念。
“此心终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暮山。”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期待,他希望能遇到知音,以便倾诉自己的这颗心。同时,他也习惯于登上高楼,远眺暮色中的山峦,这是一个寻求灵魂交流和冥思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命、精神追求以及知识真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渴望找到知己,与之分享思想和情感的愿景。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
始随残魄灭,又逐晓光生。
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
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
风涛出洞庭,帆影入澄清。
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
时难多战地,野阔绝春耕。
骨肉知存否,林园近郡城。
百虫声里坐,夜色共冥冥。
远忆诸峰顶,曾栖此性灵。
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
彻曙都忘寝,虚窗日照经。
初宵飞霰急,竹树洒乾轻。
不是知音者,难教爱此声。
渐凌孤烛白,偏激苦心清。
堪笑同文友,忘眠坐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