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宝雨寺

题墨暗颓垣,峥嵘岁序迁。

旧僧霜发满,老柏瘦根穿。

客少庭多草,村饥供乏钱。

重来犹晚暑,清盥挹寒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昏暗的废墟上题诗,时光荏苒岁月变迁。
老僧满头白发,古柏树根深扎地面。
庭院访客稀少,杂草丛生,村庄贫困无钱可筹。
再次来访正值盛夏未尽,洗净双手汲取清凉泉水。

注释

题:写诗。
墨:墨水。
颓垣:废弃的墙垣。
峥嵘:形容岁月变迁激烈。
岁序:年月。
旧僧:老僧。
霜发:白发。
满:充满。
老柏:古老的柏树。
客少:访客稀少。
庭多草:庭院杂草丛生。
村饥:村庄饥饿。
乏钱:缺乏钱财。
重来:再次回来。
犹:仍然。
晚暑:盛夏末期。
清盥:洗净双手。
挹:汲取。
寒泉:清凉的泉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番凄清而深远的山寺景象,透露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以及自然界的苍凉。开篇“题墨暗颓垣”可见诗人再次踏足宝雨寺时,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思考,那些曾经鲜活的记忆如同墙壁上的墨迹般逐渐模糊。"峥嵘岁序迁"则是时间流转的写照,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留下无尽的苍凉。

诗中“旧僧霜发满”、“老柏瘦根穿”两句,更显出一种时光荏苒、物非人亡的感慨。年迈的僧侣头发如霜,老树根系亦显得单薄无力,都在诉说着岁月对生命的磨砺。

“客少庭多草”、“村饥供乏钱”两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绘。宝雨寺一向清幽静僻,但如今却门可罗雀,游客稀少,庭院长满了野草。同时,村中百姓因贫穷而难以为生,供奉之物也仅剩下微薄的钱财。

最后,“重来犹晚暑”、“清盥挹寒泉”两句,诗人再次回到宝雨寺,却仍旧是夏末秋初,天气尚热。然而,他却选择去汲取那清凉的山间泉水,以此洗涤心灵,寻得一丝慰藉。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消长以及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捣药岩世传昔人炼丹得道今隐于此山下土中时得丹粒服之愈疾

超世犹存救世心,深山相遇不知名。

岩前时得丹砂粒,云里尝闻玉杵声。

汩汩流光愁易促,冥冥浊劫苦难清。

如何为我开灵鼎,遍使苍生病骨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晓至西郊

墟落隋城外,西郊路可寻。

带霜残黍短,过雨旧溪深。

近港来迎犬,荒篱散宿禽。

邻翁邀具饷,烟火动疏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病起

病起秋将晚,高林叶半黄。

梳惊残发少,瘦觉旧衣长。

尚怯扶藜杖,犹勤检药囊。

喜抛乌帽去,曝背卧朝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旧同游

去乡甲子四十二,归路山川九百三。

长河无鲤来东北,远梦随月转西南。

檐花雨落春独酌,窗竹灯寒夜对谈。

石上精魂能阅世,欲寻前事兴方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