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

五岭分鸢徼,三天峙鹫峰。

法堂因嶂起,香阁与岩重。

寒水千寻壑,禅林万丈松。

日将轻影殿,风闲响传钟。

佛帐珠幡绕,经函宝印封。

野鸣初化鹤,岸上欲降龙。

北牖泉埃散,南阶石癣浓。

净花山木槿,真蒂水芙蓉。

古塔留奇制,残碑纪胜踪。

一音三界路,十善百灵恭。

流窜同飘萚,登临暂杖筇。

摄衣趋福地,跪膝对真容。

忽似毗耶偈,还如舍卫逢。

宿心常恳恳,尔日更颙颙。

苦业暥前际,危光迫下舂。

已知空假色,犹念吉除凶。

覆护如无爽,归飞庶可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佛教寺庙的壮丽景象和宁静氛围。开篇“五岭分鸢徼,三天峙鹫峰”写出了山势雄伟,寺庙所处之地如同仙境。紧接着“法堂因嶂起,香阁与岩重”则展示了寺庙建筑与自然山岩的和谐共存,体现出佛教与大自然的融合。

“寒水千寻壑,禅林万丈松”中,“寒水”和“万丈松”形象鲜明,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清净之感。接下来的“日将轻影殿,风闲响传钟”则描绘了寺庙在日落时分的宁静与和谐,钟声悠扬,增添了一份禅意。

“佛帐珠幡绕,经函宝印封”写出了佛教典籍和法器的庄重与神圣。随后的“野鸣初化鹤,岸上欲降龙”则是对自然界中生灵转变的描绘,以及对高僧或禅师修行成就的赞美。

“北牖泉埃散,南阶石癣浓”继续强调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接着,“净花山木槿,真蒂水芙蓉”则是对寺中植物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种清新脱俗之美。

“古塔留奇制,残碑纪胜踪”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怀念。而“一音三界路,十善百灵恭”则是对佛教教义的颂扬,以及对修行者所持戒律和功德的赞誉。

“流窜同飘萝,登临暂杖筇”中,“流窜”可能指的是僧侣们在寺庙内外的活动,而“登临”则是对他们临时休息之所的描写。紧接着,“摄衣趋福地,跪膝对真容”表现了信徒或修行者对于佛祖或高僧的虔诚礼拜。

“忽似毗耶偈,還如舍卫逢”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典故或历史人物的引用,这里表达了一种敬仰之情。随后,“宿心常恳恳,尔日更颙颙”则是对往昔记忆的缅怀,以及对某种状态或事件的持续关注。

“苦业暥前际,危光迫下舂”表达了对于世间苦难和佛法救度的深刻认识。紧接着,“已知空假色,犹念吉除凶”则是对世间万象皆为空幻的领悟,以及对求得吉祥、避免灾难的殷切期望。

最后,“覆护如无爽,归飞庶可从”可能是在表达对于佛法的依赖和信任,以及对于修行之路的坚持与追随。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景观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禅意与神圣感的空间,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故园置酒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晚憩南阳旅馆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

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

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

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

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

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公子行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

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

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

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形式: 古风

代闺人春日

珠帘的晓光,玉颜艳春彩。

林间鸟鸣唤,户外花相待。

花鸟惜芳菲,鸟鸣花乱飞。

人今伴花鸟,日暮不能归。

池月怜歌扇,山云爱舞衣。

佳期杨柳陌,携手莫相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