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谒孔子庙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

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

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

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

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天赋的资质虽高,但主宰世间却没有途径。
怎能说泰山会崩塌,只因流逝的河水让人惊慌。
每当踏入门槛,便想起先辈们的辉煌功绩。
室内静寂,傍晚的台阶显得荒凉,古木在秋天凋零衰败。
他们的遗风仍然温暖如昔,暂且用来安慰那些寻求者的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荒凉之间的强烈对比和深切感慨。诗人通过对古孔庙遗址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沉思。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两句表明,即便是自然赋予的才能,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迁,没有固定的途径可循。这是在强调历史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接着,“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通过泰山的象征意义(泰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坚固、永恒),指出了即使是最坚固的存在也会随时间而崩溃,这种变化宛如过眼云烟,让人感到震惊和无力回天。

“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则是在描述诗人在孔庙之中,每当走到门前或进入房间,都会想到过去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修养。这里流露出对历史伟人的怀念和尊崇。

“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更是直接描绘了孔庙现在的凄凉景象:空旷的台阶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孤寂,而古老的树木也因为年华的流逝而变得枝叶枯萎。这两句诗深化了时间对物质世界的侵蚀和摧毁。

最后,“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这样一种历史的衰败时,依然能够从残留的气息中得到一些安慰。这些“遗风”,即便是微薄的,也足以让人在追寻历史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得到一丝慰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孔庙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在历史面前的渺小感慨。

收录诗词(6)

刘斌(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楼望月二首(其一)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

啸逸刘琨兴,吟资庾亮情。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登楼望月二首(其二)

皎洁三秋月,巍峨百丈楼。

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

帐卷芙蓉带,帘褰玳瑁钩。

倚窗情渺渺,凭槛思悠悠。

未得金波转,俄成玉箸流。

不堪三五夕,夫婿在边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

四弦拢撚三五声,唤起边风驻明月。

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窸窣。

倒腕斜挑挚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

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誇有仙骨。

我闻天宝十年前,凉州未作西戎窟。

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

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

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

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

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

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

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

形式: 古风

对雨愁闷寄钱大郎中

积雨细纷纷,饥寒命不分。

揽衣愁见肘,窥镜觅从文。

九陌成泥海,千山尽湿云。

龙钟驱款段,到处倍思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