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陈肇兴所作的《咏史十二首》中的第四首,主题是对历史变迁和民族悲剧的感慨。诗中以三国时期吴蜀灭亡后西晋兴起,却又迅速衰落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无常的深深忧虑。
首句“吴、蜀平来魏祚移”描绘了吴国和蜀汉被西晋吞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接下来的“乾坤才合又分离”暗示了短暂的统一之后,又面临着新的分裂。“羊车十里宫人泪”引用了晋武帝司马炎宠爱的贾南风嫉妒后宫妃嫔,用羊车载其回宫的故事,象征着宫廷的悲伤和权力斗争。“蛙鼓数声帝子悲”则借蛙鸣声哀,寓言了皇室子弟对于国事的无奈和哀叹。
“名士清谈空复尔”批评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空谈误国,未能有效应对时局。“诸王搆怨欲何为”则揭示了贵族内部的矛盾和不满,暗示了政权的不稳定。“伤心一片中原土”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广袤中原沦陷于外族之手的痛心,“付与羌胡竟不支”更是对无力抵抗外侵的深深哀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寓言深刻,情感沉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