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聆听古筝声响的场景,诗人通过琴声感受到了秦地人民深沉的悲怨情怀。筝声宛如春风中柳枝的轻柔,似鸟鸣中传达了花开的消息。这不仅是一次音乐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让诗人联想到夜深人静时独自忧愁的灯影,以及空寂楼阁中对明月的思念。
诗中的“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离别之痛的回味,这种情感在夜深人静时愈发浓厚。这里的“几重”意指层层叠加,而“离别恨”则是长久积累的情感苦楚。这两句通过空间上的“江南歧路”和“洛阳城”的对比,强化了时间上“更入”一词所表达的深远与漫长。
整首诗采用了多种意象,如琴声、春风、柳态、啼鸟、花情等,将听觉、触觉、视觉的美感融合,营造出一种淡远幽静又不失沉郁的情绪。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音乐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遥远故土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不详
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红粉当三五,青娥艳一双。
绮罗回锦陌,弦管入花江。
落雁惊金弹,抛杯泻玉缸。
谁知褐衣客,憔悴在书窗。
玉树起凉烟,凝情一叶前。
别离伤晓镜,摇落思秋弦。
汉垒关山月,胡笳塞北天。
不知肠断梦,空绕几山川。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
杏花香麦粥,柳絮伴鞦韆。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
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