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大雪

积素迷天路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

埋馀马耳尖仍在,洒到乌头白恐难。

空望奇军来李愬,有谁穷巷访袁安。

松篁挫抑何从问,缟带银杯满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林则徐在行进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大雪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阔的意境。

首联“积素迷天路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描绘了大雪覆盖的景象,使得道路变得模糊不清,行人步履蹒跚,独自承受着寒冷。这里通过“积素”、“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大雪带来的视觉和体感上的双重震撼。

颔联“埋馀马耳尖仍在,洒到乌头白恐难”进一步描绘了大雪的覆盖力,即使是最尖锐的马耳也被雪覆盖,难以辨认;而乌发也可能被雪染成白色,难以分辨。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大雪的广泛性和深度。

颈联“空望奇军来李愬,有谁穷巷访袁安”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李愬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曾率奇兵夜袭敌营;袁安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曾在大雪中卧于穷巷,等待救援。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另一方面也寄托了诗人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的渴望。

尾联“松篁挫抑何从问,缟带银杯满眼看”以松竹为喻,赞美它们在严冬中的坚韧不拔,同时也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感慨。这里的“缟带银杯”形象地描绘了大雪覆盖下的世界,一片洁白,给人以纯净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大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思。

收录诗词(231)

林则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又字少穆、石麟,、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 字:元抚
  • 籍贯:晚号俟村老
  • 生卒年: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

相关古诗词

哭故相王文恪公二首(其二)

廿载枢机赞画深,独悲时事涕难禁。

艰屯谁是舟同济,献替其如突不黔。

卫史遗言成永撼,晋卿祈死岂初心。

黄扉闻道犹虚席,一鉴云亡未易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伊江除夕书怀四首(其一)

腊雪频添鬓影皤,春醪暂借病颜酡。

三年飘泊居无定,百岁光阴去已多。

漫祭诗篇怀贾岛,畏挝更鼓似东坡。

边氓也唱迎年曲,到耳都成老者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伊江除夕书怀四首(其二)

新韶明日逐人来,迁客何时结伴回?

空有灯光照虚耗,竟无神诀卖痴呆。

荒陬幸少争春馆,远道翻为避债台。

骨肉天涯三对影,思家奚益且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伊江除夕书怀四首(其三)

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菀枯。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

新幡彩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