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

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

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

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惆怅地望着慈恩寺,三月已过,紫桐花凋谢,鸟儿关关鸣叫。
我确实知道你在曲水边春日的回忆中想念我,但无奈我身在长沙还未归去。
赤岭的猿声催人老去,黄茅的瘴气改变了红润的面色。
谁说南方没有霜雪,它们都悄悄藏在了忧愁人的鬓发之间。

注释

怅望:惆怅地远望。
慈恩:指慈恩寺,唐代著名寺庙。
三月尽:农历三月结束,春天即将过去。
紫桐:紫色的桐树,常用来象征春天。
鸟关关:鸟儿的叫声,关关是鸟鸣的声音。
曲水:古代的一种宴游活动,水流弯曲处设席饮酒,借以赋诗。
长沙:古地名,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地。
赤岭:泛指南方边远地区。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带给人哀怨之情。
黄茅瘴色:黄茅,长有黄色茅草的地方,多指南方湿热之地;瘴色,指南方湿热地区的瘴疠之气。
朱颜:红润的面色,代指青春年华。
南国:南方地区。
鬓发:两鬓和头发,代指年纪。

鉴赏

诗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或故土的怀念之情。开篇两句“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描绘出时间流逝、季节更替与自然景物间接的离别之感,"紫桐花"和"鸟关关"都是对遥远乡愁的写照。

接着,“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归去的无奈。这里的“曲水”可能是指诗人所在之地的一条河流,而“长沙老”则暗示了时光荏苒,岁月匆匆。

中间两句“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展示了时间对人的身心影响。"赤岭猿声"使人感到岁月的压力,而"黄茅瘴色换朱颜"则是对时光流逝、人老珠黄的无情描绘。

最后两句“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通过对南方是否也有冬雪的疑问,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孤寂。这里的“霜雪”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写实,也象征着诗人的哀愁和白发。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酬刘和州戏赠

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

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

口厌含香握厌兰,紫微青琐举头看。

忽惊鬓后苍浪发,未得心中本分官。

夜酌满容花色暖,秋吟切骨玉声寒。

承明长短君应入,莫忆家江七里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酬严中丞晚眺黔江见寄

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

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

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酬李二十侍郎

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

残莺著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

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

十年分手今同醉,醉未如泥莫道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