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严十八郎中见示

口厌含香握厌兰,紫微青琐举头看。

忽惊鬓后苍浪发,未得心中本分官。

夜酌满容花色暖,秋吟切骨玉声寒。

承明长短君应入,莫忆家江七里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嘴已厌倦了含香握兰的生活,抬头望去,只见紫色宫门和青色的雕饰。
忽然惊讶地发现鬓角已有白发,却没有得到心中期望的官职。
夜晚宴饮时杯中花色使人感到温暖,秋天吟诗时字句如玉声带寒意。
你应该进入朝廷任职,不要怀念那江边的七里滩了。

注释

口厌:厌倦用口含香草或兰花的宫廷生活。
紫微:代指朝廷高级官署。
青琐:古代皇宫门窗上的青色连环花纹,象征高官显位。
举头看:抬头望向朝廷。
鬓后:鬓角。
苍浪发:白发,形容年华老去。
本分官:期望得到的合适官职。
夜酌:夜晚饮酒。
满容:酒杯斟满。
花色暖:花的颜色给人温暖的感觉。
秋吟:秋天吟诗。
切骨:形容深刻,此处指诗的冷峻。
玉声寒:声音如玉,形容诗的清冷。
承明:汉代殿名,这里泛指朝廷。
长短:指能否被朝廷重用。
君应入:你应该进入朝廷任职。
家江:家乡的江河。
七里滩:诗人故乡的特定景物,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酬严十八郎中见示》。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口厌含香握厌兰,紫微青琐举头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花前赏玩的情景。“口厌”指的是细腻入微的欣赏,“握厌兰”则是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喜爱。紫微青琐,可能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举头观望,似乎在追寻更高远的精神寄托。

“忽惊鬓后苍浪发,未得心中本分官。”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某种感慨。鬓发苍白,常用来形容年老或事业不顺,但这里“未得心中本分官”则表明诗人对于仕途的迷茫和不满。

“夜酌满容花色暖,秋吟切骨玉声寒。”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的独处时光。夜晚与花为伴,酒意融融,与花色的温暖交织;而秋日吟唱,则是诗人内心的冷清和坚定,如同玉一般坚硬冰冷。

“承明长短君应入,莫忆家江七里滩。” 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的劝勉。诗人希望朋友能够顺应光明磊落的事物发展,而不必过分留恋于个人情感,如同家乡的江水和七里滩,不需要太多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人生、仕途的一种淡然与超脱。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酬严中丞晚眺黔江见寄

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

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

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酬李二十侍郎

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

残莺著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

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

十年分手今同醉,醉未如泥莫道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酬周协律

五十钱唐守,应为送老官。

滥蒙辞客爱,犹作近臣看。

凿落愁须饮,琵琶闷遣弹。

白头虽强醉,不似少年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楼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