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墅。楼台对起,阑干重凭,山川自古。梁苑平芜,汴堤疏柳,几番晴雨。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两岸花飞絮舞。度春风、满城箫鼓。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橹。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月来南浦。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都梁山涌出茫茫江海,穿越栈道峭壁在烟云迷蒙的原野上流过。在这楼台叠立之处登高再次凭栏远望,看这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泽。梁苑平坦无壑,汴堤上绿柳万棵,曾经历了几番晴日晒照又经过几番风吹雨打。看天空远远地与大地接连,江河万里空荡无边。我登临的高山正是吴、楚的界线。
落花飞絮飘舞在两岸,春风一到,山下满城锣鼓喧天。英雄已渐渐地衰老,黄昏和拂晓、涨潮又退潮,载着不断归来的白帆、摇不完的橹篙。淮水难阻向东流淌,边塞以北云雾缭绕,残阳西沉余晖斜照。我正在凄凉的景象中远望,中原之路茫茫渺渺,一轮明月升上江河南岸的树梢。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
双调,押仄韵,体式甚多。
字数不同,句读有异。
上片第一句或六言,或七言,上下片各四仄韵。
翠鳌涌出沧溟:形容青山险峻如同一个巨鳌在大海中浮出。
影横栈壁迷烟墅:远望山上的屋舍被烟雾所笼罩。
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汉梁孝王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著名文人如司马相如与枚乘皆出入其间。
汴堤:指流经开封的汴河,为隋炀帝所建,堤上遍种柳树。
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指淮水空阔无限,登山远望,吴楚两地被淮水划开。
吴,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和浙江一带。
楚,战国时楚国占有南方
橹:船橹,安于船尾的划水工具。
南浦:南面的水边。
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鉴赏

这首《水龙吟》是宋代词人施岳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以“翠鳌涌出沧溟”起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海中巨龙般的山峰从海面升起的壮观景象,栈壁倒映,烟雾缭绕,如梦如幻。接下来的“楼台对起,阑干重凭”描绘了山川之间的楼阁亭台,栏杆倚立,山川美景历历在目。

词人进一步通过“梁苑平芜,汴堤疏柳”描绘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色的交融,梁园荒芜,汴河两岸柳树稀疏,暗示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随后,“几番晴雨”点明了季节的更迭和世事的无常。

“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描绘了开阔的视野和浩渺的江面,让人感受到天地之大。词人的情感随着登高望远而深化,感叹“分吴楚”,暗示了地理位置的划分和历史的深远。

下片转向了更为感伤的氛围,“两岸花飞絮舞”描绘了春风吹过,花瓣飘落,如同舞动的白絮,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流逝。“英雄暗老”表达了英雄人物的岁月沧桑,而“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则寓言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最后,词人以“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月来南浦”收束,表达了对中原故土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月光洒在南浦,增添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知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沧桑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

施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精于音律。卒,杨缵为树梅作亭,薛梦珪为作墓志,李彭老书,周密题,葬于西湖虎头岩下。可见他在当时是很受文人推重的。但他生平的事迹已经不可考。岳因通音律,故作词声元舛误;又因多读唐诗,故词语多雅淡。所作今仅见存于绝妙好词中的六首

  • 字:仲山
  • 号:梅川
  • 籍贯:
  • 生卒年:约1247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兰陵王

柳花白。飞入青烟巷陌。

凭高处,愁锁断桥,十里东风正无力。西湖路咫尺。

犹阻仙源信息。

伤心事,还似去年,中酒恹恹度寒食。闲窗掩春寂。

但粉指留红,茸唾凝碧。歌尘不散蒙香泽。

念鸾孤金镜,雁空瑶瑟。芳时凉夜尽怨忆。

梦魂省难觅。鳞鸿,渺踪迹。纵罗帕亲题,锦字谁织。

缄情欲寄重城隔。又流水斜照,倦箫残笛。

楼台相望,对暮色,恨无极。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曲游春.清明湖上

画舸西泠路,占柳阴花影,芳意如织。

小楫冲波,度曲尘扇底,粉香帘隙。岸转斜阳隔。

又过尽、别船箫笛。

傍断桥、翠绕红围,相对半篙晴色。顷刻。千山暮碧。

向沽酒楼前,犹系金勒。

乘月归来,正梨花夜缟,海棠烟幂。院宇明寒食。

醉乍醒、一庭春寂。任满身、露湿东风,欲眠未得。

形式: 词牌: 曲游春

步月.茉莉

玉宇薰风,宝阶明月,翠丛万点晴雪。

炼霜不就,散广寒霏屑。

采珠蓓、绿萼露滋,嗔银艳、小莲冰洁。

花痕在,纤指嫩痕,素英重结。枝头香未绝。

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醉乡冷境,怕翻成悄歇。

玩芳味、春焙旋熏。贮秾韵、水沉频爇。

堪怜处,输与夜凉睡蝶。

形式: 词牌: 步月

清平乐

水遥花瞑。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

宿酒和愁都醒。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