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鲀

世言河鲀鱼,大美有大毒。

彼美吾不知,彼毒闻已熟。

其子小如芥,食之胀如菽。

腹腴膏血多,目睥头项缩。烹?苟失饪,祸至不转瞩。

或言直一死,轻命重口腹。

尔来州里间,杯羹数家哭。

譬诸安与史,甘用取颠覆。

溺爱多不明,奚止一水族。

作此河鲀诗,逢人敢忠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的《河鲀》诗,以河鲀鱼为题材,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物特性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诗中开篇即以“世言河鲀鱼,大美有大毒”点明主题,河鲀鱼以其美丽的外表和丰富的肉质吸引人们,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毒性风险。这种对比象征着生活中那些看似美好却暗藏危险的事物,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警惕潜在的风险。

接着,“彼美吾不知,彼毒闻已熟”两句,通过对比“我”对河鲀鱼美的无知与“闻”其毒性的熟知,暗示了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享受时忽视了可能带来的后果。而“其子小如芥,食之胀如菽”则形象地描绘了河鲀鱼的毒性,即使其幼小部分也足以引发严重后果,警示人们不可轻视任何事物的潜在危害。

“腹腴膏血多,目睥头项缩”进一步描述了河鲀鱼的肉质丰富,但同时强调了其毒性所在,尤其是“目睥头项缩”的形象描绘,既是对河鲀鱼特征的生动刻画,也是对贪欲膨胀、不顾后果行为的隐喻。

“烹?苟失饪,祸至不转瞩”则指出烹饪河鲀鱼需要技巧,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暗喻生活中许多事情也需要谨慎对待,否则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或言直一死,轻命重口腹”表达了对那些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不惜冒险甚至牺牲生命的行为的批评,强调了生命的价值远超过一时的享乐。

最后,“尔来州里间,杯羹数家哭”描绘了因食用河鲀鱼而造成的悲剧,警示人们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譬诸安与史,甘用取颠覆”将河鲀鱼的悲剧与历史上的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覆灭相提并论,强调了贪婪和短视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溺爱多不明,奚止一水族”总结了人性中的溺爱和短视,不仅仅局限于河鲀鱼这一水族,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提醒人们要明辨是非,避免陷入同样的陷阱。

“作此河鲀诗,逢人敢忠告”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发出忠告,提醒大家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要保持警觉,避免因一时的冲动或贪婪而遭受损失。

整首诗语言生动,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更体现了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琼花行送盛克明教授归维扬

扬州好花非不多,奈尔绝品无双何。

水沈香滑素玉蕊,琉璃滑叶青瑶柯。

东风二月花时节,二十四桥香浸月。

小山丛桂避芳尘,东阁官梅褪残雪。

向来名士多品题,栝香御史今亦知。

何日移春献天子,不负此花天下奇。

形式: 古风

过邹道乡先生墓有感

忠公天下士,夙学能慎独。

平生寸心赤,耿耿照黄屋。

元符引裾谏,痛甚贾生哭。

上言正中宫,下言斥当轴。

直道时不容,除名窜荒服。

建中及崇宁,宠辱手翻覆。

炎蒸岭南地,文章散青馥。

晚岁归故山,林庄竟薶玉。

向来望佳城,郁郁暗松竹。

今为禾黍区,春雨耕觳觫。

翁仲知何归,云仍困无告。

嗟余佔毕生,斯文赖私淑。

愿言理侵疆,重植宰上木。

愚公将移山,自谓计已熟。

精卫欲填海,可奈力不足。

伤心复伤心,残碑卧荒麓。

形式: 古风

喜复邹忠公墓田赋绝句十首谢两郡侯(其一)

府公遗爱沾幽壤,礼部文章勒翠珉。

寒食清明人洒饭,落花飞絮鸟啼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喜复邹忠公墓田赋绝句十首谢两郡侯(其二)

里翁犹记前朝事,五马年年上冢来。

白鸟能言高桂古,黄杨合把细花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