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言志

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

但要尊中物,馀事岂相关。

交无是非责,且得任疏顽。

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

出去唯空屋,弊箦委窗间。

何异林栖鸟,恋此复来还。

世荣斯独已,颓志亦何攀。

唯当岁丰熟,闾里一欢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在简陋的门前晒太阳,遥望云彩归于远山。
只在乎杯中的酒,其他琐事与我无关。
交往无需责备是非,可以任意自在地懒散。
傍晚时分临近清澈的溪涧,思绪悠闲而宁静。
离开时只有空荡的房屋,破旧的竹席丢在窗户边。
与林中的鸟儿有何不同,眷恋这里又回来。
世间荣华独自享受,颓废的心志也不再攀附。
唯有期待年成丰收,乡里人能露出欢乐的容颜。

注释

负暄:在阳光下取暖。
衡门:简陋的门,形容贫寒之居。
尊中物:指酒,古代尊为盛酒的器具。
馀事:其他的事,指琐碎之事。
疏顽:疏懒顽钝,形容人的性格。
日夕:傍晚。
弊箦:破旧的竹席。
林栖鸟:生活在树林中的鸟,象征自由自在。
世荣斯独已:世间荣华富贵唯我独享。
颓志:消沉的志向。
闾里:乡里,邻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以及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首句“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通过对阳光和远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享受自然之美的悠闲心情。“但要尊中物,馀事岂相关”则明确表示,只要内心充实,外界纷扰皆不相干。接着“交无是非责,且得任疏顽”表达了诗人在隐逸生活中的自由自在,不受世俗道德的约束。

下片“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继续展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而“出去唯空屋,弊箦委窗间”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增强了这种宁静氛围。紧接着,“何异林栖鸟,恋此复来还”以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世荣斯独已,颓志亦何攀”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而“唯当岁丰熟,闾里一欢颜”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平凡但充实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荅冯鲁秀才

晨坐枉琼藻,知子返中林。

澹然山景晏,泉谷响幽禽。

髣髴谢尘迹,逍遥舒道心。

顾我腰间绶,端为华发侵。

簿书劳应对,篇翰旷不寻。

薄田失锄耨,生苗安可任。

徒令惭所问,想望东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刘评事

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

未遂鹓鸿举,尚为江海宾。

吴中高宴罢,西上一游秦。

已想函关道,游子冒风尘。

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

况复岁云暮,凛凛冰霜辰。

旭霁开郡阁,宠饯集文人。

洞庭摘朱实,松江献白鳞。

丈夫岂恨别,一酌且欢忻。

形式: 古风

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

时瞻宪臣重,礼为内兄全。

公程傥见责,私爱信不愆。

况昔陪朝列,今兹俱海壖。

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

岂徒咫尺地,使我心思绵。

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郗詹事

圣朝列群彦,穆穆佐休明。

君子独知止,悬车守国程。

忠良信旧德,文学播英声。

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

书奏蒙省察,命驾乃东征。

皇恩赐印绶,归为田里荣。

朝野同称叹,园绮郁齐名。

长衢轩盖集,饮饯出西京。

时属春阳节,草木已含英。

洛川当盛宴,斯焉为达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