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兴二首(其二)

归去休来归去休,千貂不换一羊裘。

青山待我长为主,白发从他自满头。

种果移花新事业,茂林修竹旧风流。

多情最爱沧州伴,日日相呼理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归兴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

首句“归去休来归去休”,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仿佛在呼唤自己回到宁静的山林之中,享受与世无争的生活。接着,“千貂不换一羊裘”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宁愿放弃珍贵的貂皮衣裳,也要换取简朴的羊裘,象征着他对精神自由和自然生活价值的看重。

“青山待我长为主,白发从他自满头”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期待与接受。青山愿意成为他的主人,而他则任由白发生长,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

“种果移花新事业,茂林修竹旧风流”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后将要从事的活动——种植果树、移植花卉,以及与茂密树林、修长翠竹相伴的悠闲生活。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传统风雅生活的追求。

最后,“多情最爱沧州伴,日日相呼理钓舟”两句,点明了诗人对与自然相伴的伙伴们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共同参与垂钓等活动的快乐时光。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也深化了诗人与自然、与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美。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次谦之韵

珍重江船冒暑行,一宵心话更分明。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由来自浑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游浮峰次韵

廿载风尘始一回,登高心在力全衰。

偶怀胜事乘春到,况有良朋自远来。

还指松萝寻旧隐,拨开云石剪蒿莱。

后期此别知何地?莫厌花前劝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夜宿浮峰次谦之韵

日日春山不厌寻,野情原自懒朝簪。

几家茅屋山村静,夹岸桃花溪水深。

石路草香随鹿去,洞门萝月听猿吟。

禅堂坐久发清磬,却笑山僧亦有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游延寿寺次旧韵

历历溪山记旧踪,寺僧遥住翠微重。

扁舟曾泛桃花入,歧路心多草树封。

谷口鸟声兼伐木,石门烟火出深松。

年来百好俱衰薄,独有幽探兴尚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