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归兴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
首句“归去休来归去休”,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仿佛在呼唤自己回到宁静的山林之中,享受与世无争的生活。接着,“千貂不换一羊裘”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宁愿放弃珍贵的貂皮衣裳,也要换取简朴的羊裘,象征着他对精神自由和自然生活价值的看重。
“青山待我长为主,白发从他自满头”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期待与接受。青山愿意成为他的主人,而他则任由白发生长,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
“种果移花新事业,茂林修竹旧风流”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后将要从事的活动——种植果树、移植花卉,以及与茂密树林、修长翠竹相伴的悠闲生活。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传统风雅生活的追求。
最后,“多情最爱沧州伴,日日相呼理钓舟”两句,点明了诗人对与自然相伴的伙伴们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共同参与垂钓等活动的快乐时光。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也深化了诗人与自然、与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