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别后知何趣,搜奇少客同。
几层山影下,万树雪声中。
晚鼎烹茶绿,晨厨爨粟红。
何时携卷出,世代有名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开篇“别后知何趣,搜奇少客同”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后,对于寻求生活中的乐趣和与少数亲朋共度时光的珍惜之情。
接着,“几层山影下,万树雪声中”写出了诗人隐居的环境,是在连绵不断的山影和静谧的雪声中,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
“晚鼎烹茶绿,晨厨爨粟红”则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描写,通过晚上煮沸的青茶和早晨炊熟的赤豆,表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里的“鼎”指古代烹饪器具,而“厨”则是指炊炭之处。
最后,“何时携卷出,世代有名公”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某个时候携带书籍走出家门,以期成为像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人物一样,被后世所铭记。这也隐含着诗人对学问与名节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个人志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高洁的精神世界。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往岁曾寻圣迹时,树边三绕礼吾师。
敢望护法将军记,且喜焚香弟子知。
后会未期心的的,前峰欲下步迟迟。
今来老劣难行甚,空寂无缘但寄诗。
大仰禅栖处,杉松到顶阴。
下来虽有路,归去每无心。
鸟道峰形直,龙湫石影深。
径行谁得见,半夜老猿吟。
松头柏顶碧森森,虚槛寒吹夏景深。
静社可追长往迹,白莲难问久修心。
山围四面才容寺,月到中宵始满林。
争学忘言住幽胜,吾师遗集尽清吟。
峰前林下东西寺,地角天涯来往僧。
泉月净流闲世界,杉松深锁尽香灯。
争无大士重修社,合有诸贤更服膺。
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