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阻风登江矶山观涛

狂风吹人浑欲倒,瑟瑟寒声动秋草。

扪萝径上矶头山,万顷江湖波浩渺。

怒鳞云鬣奔腾来,眩目快心千样好。

向曾观海难为观,回首匡庐青未了。

玄云作帽深蒙头,五老藏昂元不老。

何时月夜水镜净,漭荡澄虚纳苍昊。

著我峰尖伴老人,坐看海东红日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湖口大风阻隔,登临江矶山,观赏汹涌波涛的壮丽景象。开篇以“狂风吹人浑欲倒”描绘出风势之猛,紧接着“瑟瑟寒声动秋草”则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渲染出一种凄冷而壮阔的氛围。诗人沿着藤蔓攀爬至山顶,眼前的万顷江湖波涛浩渺,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怒鳞云鬣奔腾来,眩目快心千样好”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波涛比作怒鳞云鬣,生动地描绘出波涛翻滚、气势磅礴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接下来,“向曾观海难为观,回首匡庐青未了”两句,诗人感叹即便是曾经见过大海的壮观,此刻眼前的景色也足以让他感到震撼,同时对远处的匡庐(庐山)美景念念不忘。

“玄云作帽深蒙头,五老藏昂元不老”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是云雾为山峰戴上帽子,而五老峰(庐山五老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展现出山的神秘与永恒。最后,“何时月夜水镜净,漭荡澄虚纳苍昊。著我峰尖伴老人,坐看海东红日杲”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想象着在月光下的湖面如同明镜一般清澈,容纳着整个天空的苍茫。他希望自己能长久地陪伴在这座山峰之上,静候东方升起的红日,象征着新的一天和新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也有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收录诗词(99)

吴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字伯清。[1-2] 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 字:幼清
  • 籍贯: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
  • 生卒年: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玉清避暑

廛西水北有佳处,五月六月泠泠风。

移将上界清净下,岂与尘世热恼同。

若人睡厌黄琉璃,晓梦惊走红守宫。

起来忽忽动逸兴,倒指畴昔闲过从。

相邀采真无何境,嗒然熟视谁长雄。

谈边了悟蝉蜕壳,区中局促鸟在笼。

杯行笑语各忘倦,西景徐射宝藏东。

归来剩带烟霞馥,一眉初月浮高空。

新诗追纪昨游胜,泉思涌出清无穷。

善观惭我非季子,世业早已荒寿梦。

况加白雪不易和,欲待他日不匆匆。

坐间政尔挥白羽,门外又报来青童。

和篇两地一时至,灿灿星斗罗璇穹。

旋温镬汤抽茧绪,陡觉平陆生奇峰。

拟代移文谢幕府,且卷片玉还冰翁。

形式: 古风

玉霄诗赠王成教谕

玉霄山人通身酒,淋漓醉墨龙蛇走。

偶然山边行一匝,揽取云烟十之九。

如何止分山半截,不谓此山可全有。

归来小立象山巅,俯视群山俱培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八骏图

阴山铁骑千千匹,雨鬣霜蹄神鬼出。

风驰云合暗中州,蹂尽东宾西饯日。

岂皆騕袅与蜚黄,拓土开基功第一。

忽于纸上见八骏,穆满所乘最超逸。

如今已死骨亦朽,漫向毫端趁毛质。

当时造御天上艺,仅到瑶池王母室。

暮雪霏霏《黄竹》歌,日行三万竟如何?

逢时莫问才高下,只与论功孰少多。

形式: 古风

过枯河

高堂出郭二舍近,午憩东阳安乐镇。

双堤对峙似城墙,中坳一道如壕圳。

驱车下坂抵坳行,低平尽处还复登。

半坳一门字斗大,滨盐沧盐两分界。

不知此是古黄河,且行且顾心疑怪。

前询父老为予言,河北山东此处分。

滨隶河南沧隶北,河流已改界仍存。

古河来自白马渡,东过开州城下去。

遂入沧河越鲁河,入海当年犹此处。

自从六七十年来,南趋梁汴会于淮。

河患古来兖州极,今日兖州河道塞。

忆昔初通禹贡时,道元渔仲遍参稽。

万语千言俱纸上,亲见亲闻今指掌。

振古黄河北道流,渐渐南移天地秋。

今径与淮同入海,北行无用济河舟。

世事古今大奇变,岂但蓬莱更清浅。

他年欲续《山海经》,聊述此诗纪闻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