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玉清避暑

廛西水北有佳处,五月六月泠泠风。

移将上界清净下,岂与尘世热恼同。

若人睡厌黄琉璃,晓梦惊走红守宫。

起来忽忽动逸兴,倒指畴昔闲过从。

相邀采真无何境,嗒然熟视谁长雄。

谈边了悟蝉蜕壳,区中局促鸟在笼。

杯行笑语各忘倦,西景徐射宝藏东。

归来剩带烟霞馥,一眉初月浮高空。

新诗追纪昨游胜,泉思涌出清无穷。

善观惭我非季子,世业早已荒寿梦。

况加白雪不易和,欲待他日不匆匆。

坐间政尔挥白羽,门外又报来青童。

和篇两地一时至,灿灿星斗罗璇穹。

旋温镬汤抽茧绪,陡觉平陆生奇峰。

拟代移文谢幕府,且卷片玉还冰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吴澄的《次韵玉清避暑》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清凉静谧的夏日避暑图。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句“廛西水北有佳处”,点明了避暑之地的位置,远离喧嚣,靠近水边,环境宜人。接着“五月六月泠泠风”描绘了夏季凉爽的微风,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凉的画面。诗人将此地比作“移将上界清净下”的仙境,与尘世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纯净、宁静生活的追求。

“若人睡厌黄琉璃,晓梦惊走红守宫”两句,通过梦境的转换,进一步渲染了避暑地的神秘与美好。诗人想象自己在黄琉璃般的床上沉睡,被红守宫的惊醒,暗示了从繁华到宁静的转变过程。

“起来忽忽动逸兴,倒指畴昔闲过从”表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内心充满愉悦和自由感,回忆起与朋友共度的悠闲时光。接下来,“相邀采真无何境,嗒然熟视谁长雄”则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心灵自由境界的向往。

“谈边了悟蝉蜕壳,区中局促鸟在笼”以蝉蜕壳和笼中之鸟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现实束缚的反思,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随后,“杯行笑语各忘倦,西景徐射宝藏东”描绘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以及时间的流逝。

“归来剩带烟霞馥,一眉初月浮高空”描绘了诗人归家时,心中仍留有烟霞之香,以及初升的月光映照在高空中,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氛围。

“新诗追纪昨游胜,泉思涌出清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这次避暑经历的深刻记忆,以及灵感的涌现。最后,“善观惭我非季子,世业早已荒寿梦”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古代贤士那样深谙世事的自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避暑之地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99)

吴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字伯清。[1-2] 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 字:幼清
  • 籍贯: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
  • 生卒年: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

相关古诗词

玉霄诗赠王成教谕

玉霄山人通身酒,淋漓醉墨龙蛇走。

偶然山边行一匝,揽取云烟十之九。

如何止分山半截,不谓此山可全有。

归来小立象山巅,俯视群山俱培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八骏图

阴山铁骑千千匹,雨鬣霜蹄神鬼出。

风驰云合暗中州,蹂尽东宾西饯日。

岂皆騕袅与蜚黄,拓土开基功第一。

忽于纸上见八骏,穆满所乘最超逸。

如今已死骨亦朽,漫向毫端趁毛质。

当时造御天上艺,仅到瑶池王母室。

暮雪霏霏《黄竹》歌,日行三万竟如何?

逢时莫问才高下,只与论功孰少多。

形式: 古风

过枯河

高堂出郭二舍近,午憩东阳安乐镇。

双堤对峙似城墙,中坳一道如壕圳。

驱车下坂抵坳行,低平尽处还复登。

半坳一门字斗大,滨盐沧盐两分界。

不知此是古黄河,且行且顾心疑怪。

前询父老为予言,河北山东此处分。

滨隶河南沧隶北,河流已改界仍存。

古河来自白马渡,东过开州城下去。

遂入沧河越鲁河,入海当年犹此处。

自从六七十年来,南趋梁汴会于淮。

河患古来兖州极,今日兖州河道塞。

忆昔初通禹贡时,道元渔仲遍参稽。

万语千言俱纸上,亲见亲闻今指掌。

振古黄河北道流,渐渐南移天地秋。

今径与淮同入海,北行无用济河舟。

世事古今大奇变,岂但蓬莱更清浅。

他年欲续《山海经》,聊述此诗纪闻见。

形式: 古风

题牧牛图

树叶醉霜秋草萎,童驱觳觳涉浅溪。

一牛先登舐犊背,犊毛湿湿犹未晞。

一牛四蹄俱在水,引脰前望喜近堤。

一牛两脚初下水,尻高未举后两蹄。

前牛巳济伺同队,回身向后立不移。

一牛将济一未济,直须并济同时归。

此牛如人有恩义,人不如牛多有之。

人不如牛多有之,笑问二童知不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