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楚禽多异响,蜀栈未堪行。
客散岸傍席,马还溪上城。
过都当有问,为语欲岩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通过对苇箔蚕事和桑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蜀地的自然风貌。"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两句,形象地写出蚕儿已近成熟,而桑树林中新叶又开始生长,展现出季节的交替和生命的轮回。接着,诗人通过"楚禽多异响,蜀栈未堪行",暗示了蜀地特有的鸟鸣声以及道路艰险,流露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
"客散岸傍席,马还溪上城"描绘了送别场景,客人散去,只剩马匹返回,显示出旅途的孤独与归途的冷清。最后两句"过都当有问,为语欲岩耕",诗人嘱咐友人如果经过都城,代他问候朋友,并传达出自己希望在山岩间耕读的愿望,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展示了蜀地的特色,又寄寓了诗人的情感,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送别之作。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言为西邑宰,本是洛阳人。
送驲往归魏,迎车来入秦。
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好学河阳政,栽花作县春。
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
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
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
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
夹河为郡不如古,江北江南作冗官。
须记长传一经训,虽贫莫改饮瓢欢。
历阳况与吾庐近,春谷休言问膳难。
此日停舟聊举酌,明当水驿自加餐。
忽作五年别,相逢双鬓疏。
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
公秫时为酒,晨庖日有鱼。
沛谯风物美,聊以乐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