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国子监丞颜几圣提举江东分韵得动字

长安夜未艾,客枕厌群动。

平明视天阙,剑佩鸣珌琫。

学省虽冷官,上意向周孔。

六飞自天下,多士溘云滃。

饔餐燕苹鹿,道义发醯蠓。

方将属耆英,高举出埃塕。

离觞春骀荡,归路月朣胧。

勋业当及时,千年付南董。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安夜晚未尽,旅人枕头已厌烦了城市的喧嚣。
黎明时分仰望皇宫,剑鞘上的装饰发出清脆声响。
虽然学馆职位冷清,皇帝的心意却向往着周公孔子的教诲。
皇帝的车驾从天而降,众多贤才如同云雾般聚集。
宴会上享用燕窝鹿肉,谈论的却是道义,即使是小人物也能有所贡献。
正要委重任给老臣,让他们高举德行,远离尘埃。
离别之酒在春天中显得格外欢快,归乡之路月色朦胧。
应当把握时机建功立业,千秋伟业就托付给南方的贤人。

注释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唐朝的长安。
厌群动:厌倦了人群的嘈杂。
平明:黎明。
剑佩鸣珌琫:剑鞘上的装饰物发出声音。
学省:古代官署,负责教育。
冷官:职位清闲。
六飞:皇帝的车驾。
溘云滃:形容人才济济。
饔餐:早餐。
醯蠓:比喻微小的贡献。
耆英: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埃塕:尘土。
离觞:离别酒。
春骀荡:春天的景色欢快。
南董:南方的知名人士,可能指代某位贤能之人。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夜晚的长安城中,诗人陈傅良送别友人颜几圣前往江东任职的情景。首句“长安夜未艾”展现了京城夜晚的繁华未尽,而“客枕厌群动”则透露出诗人对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的期待。次句“平明视天阙,剑佩鸣珌琫”通过清晨的景象,暗示了友人的官职显赫,剑佩声声,显示出其尊贵的身份。

“学省虽冷官,上意向周孔”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尊崇,即使在看似冷清的学省职位上,颜几圣也秉持着向先贤学习的志向。“六飞自天下,多士溘云滃”以天子出行的壮观场面,象征着朝廷的宏大气象和人才济济。

“饔餐燕苹鹿,道义发醯蠓”描述了丰盛的宴席,寓意着颜几圣此行将以高尚的道义为食,激励自己和同僚。接下来的“方将属耆英,高举出埃塕”预祝友人成为杰出人物,远离尘埃,迈向新的辉煌。

“离觞春骀荡,归路月朣胧”描绘了分别时的景色,春天的景色宜人,月色朦胧,增添了离别的感伤。最后两句“勋业当及时,千年付南董”寄寓了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许,希望他能在恰当的时机成就一番伟业,如同古代的贤人董仲舒一样。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儒家理想的坚守,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风范。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林正仲丞王山

去年我为客,持酒送君归。

君今理征骖,我适卧旧庐。

人生足离合,仕宦相乘除。

科名馀十年,丞县亦既迟。

颜色日愈好,绝口无歔欷。

自言有时命,岁宴知何如。

深藏济人具,不作借势书。

虚名多自误,徐步乃疾驱。

从兹拭老眼,看君上亨衢。

形式: 古风

送画僧法传

问讯雪庵今何如,子来搔首更踟蹰。

时于戏墨窥禅悦,尚想家传及绪馀。

曾点尔各言尔志,陶潜吾亦爱吾庐。

谁人解写二归意,欲放风帆还掺祛。

形式: 七言律诗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其四)

逢人九顿首,遇事三折肱。

虽知少为狂,正复老可憎。

吾今有储粟,吾昔有短檠。

鲁论训何如,周易读未曾。

言归又言归,儿女唤不应。

形式: 古风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其三)

有书但遮眼,有位亦养痾。

养痾犹近名,遮眼已患多。

聊复岁晏尔,柰此人远何。

声光正横空,议论如悬河。

宜君见别轻,款曲理则那。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