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皇帝勤于政事的景象,通过对勤政楼的描写,展示了君主在每年三月初三这一特定时刻举行盛大活动的情形。诗中“作千秋”表达了对长久安稳的祈愿和期待。
第二句提到“飞龙老马曾教舞”,这里的“飞龙”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可能暗指某种仪式或庆典中的舞蹈表演。老马则可能是皇帝乘坐的一匹经验丰富的马,通过这样的细节,诗人强调了这场面对国力的展现。
最后两句“闻著音声总举头”描绘了一种场景:当人们听到勤政楼传来的声音时,都会不自觉地抬起头来,这既表现了人们对于君主活动的关注,也反映了这位君主所具有的权威和影响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勤政楼这一具体场景的描写,展现了皇帝的威仪、国力的强盛以及民众对于君主活动的关注与期待。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去路何词见六亲,手中刀尺不如人。
可怜池阁秋风夜,愁绿娇红一遍新。
眼暗没功夫,慵来剪刻粗。
自看花样古,称得少年无。
茱萸酒法大家同,好是盛来白碗中。
这度自知颜色重,不消诗里弄溪翁。
年少同为邺下游,闲寻野寺醉登楼。
别来衣马从胜旧,争向边尘满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