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华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
海舰贼来去,天兵功有无。
人心多为汉,国计竟全吴。
野哭徵求尽,苍茫寒月孤。
这首诗名为《哀江南八首(其五)》,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华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两句开篇,诗人以华亭之战未获胜利,西湖再次燃起烽火的场景,描绘出战乱不断、局势动荡的社会背景。接着,“海舰贼来去,天兵功有无”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海上的敌我交锋频繁,天兵的功绩难以确定,暗示了战争的不确定性与结果的未知。
“人心多为汉,国计竟全吴”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情感的深刻思考。在战乱中,人们的心多倾向于汉,即希望恢复汉朝的统治,但最终国家的命运却归于吴,暗含对时局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最后,“野哭徵求尽,苍茫寒月孤”两句以凄凉的景象收尾,野地里传来的哭泣声已消失,只剩下一片苍茫的寒月孤独地挂在天空,形象地展现了战后荒凉、哀伤的景象,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场景的描绘和对人心、国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安定的强烈向往。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古来兵不到,湖里洞庭山。
日惨干戈际,云愁猿鸟间。
少年应习武,幽士且栖閒。
纵熟黄柑酒,谁能长醉颜。
江山天设险,满目战图秋。
东海兵停棹,西风客倚楼。
朝廷存大体,斧钺系深忧。
不信征南将,功成早白头。
氛祲频年动,东南尽处看。
海摇千舰出,兵犯七闽寒。
杀伐宁无定,凭陵信有端。
遥闻日本使,犹自贡长安。
旧业成暌远,亲朋久失群。
百年生长地,一片往来云。
独立空流水,长吟但落曛。
结茅何日定,西陇事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