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席上听琵琶有感

云隐山晖,树分溪影,未放妆台帘卷。

篝密笼香,镜圆窥粉,花深自然寒浅。

正人在、银屏底,琵琶半遮面。语声软。

且休弹、玉关愁怨。怕唤起西湖,那时春感。

杨柳古湾头,记小怜、隔水曾见。

听到无声,谩赢得、情绪难剪。

把一襟心事,散入落梅千点。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翻译

云雾遮掩了山的光辉,树木倒映在溪水中,还未揭开妆台的帘幕。
烛火密密,香气缭绕,镜子中映照出白皙的脸庞,花丛深处自然显得更加清凉。
正值佳人,在明亮的银色屏风后,琵琶遮住半边脸,声音轻柔。
暂且不要弹奏那些边塞的哀愁,怕唤醒西湖的春意,勾起旧时的情感。
在那古老的杨柳湾头,记得曾隔着溪水见过她娇美的容颜。
如今静听无声,徒然引发无尽的情绪难以割舍。
满怀的心事,随落梅飘零,化作无数点点滴滴。

注释

晖:光辉。
溪影:溪水的倒影。
妆台:化妆台。
篝密:烛火密集。
窥粉:照见脸上的粉黛。
银屏:银色的屏风。
玉关:边关,代指战事。
西湖:泛指美景或佳人所在之地。
小怜:女子名字,此处代指美人。
情绪:情感。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思绪。
落梅:梅花凋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溪水潺潺,树影婆娑,营造出一片幽静氛围。室内,妆台帘未卷,篝笼散发出香气,镜子圆润反射着粉黛,花间自然生出寒意,但并不深重。

诗人正坐在银屏之下,琵琶半遮面颊,语声柔和而又不忍心继续弹奏,因为玉关的愁怨难以排解。恐怕一旦唤起西湖旧事,那时的春日感怀便会涌上心头。

诗中还提到了杨柳古湾头,那里曾见过小怜,隔水相望的场景宛如昨日。听到无声的琵琶声,仿佛赢得了那段情绪,却又难以剪断。于是,把一腔心事散发出去,就像落梅千点般散布在空中。

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情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通过琵琶之声唤起的记忆,让人不禁沉浸于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西园冷罥秋千索,雨透花颦。雨过花皴。

近觉江南无好春。杜郎不恨寻芳晚,梦里行云。

陌上行尘。最是多愁老得人。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青玉案.闲居

万红梅里幽深处。甚杖履、来何暮。

草带湘香穿水树。尘留不住。云留却住。

壶内藏今古。独清懒入终南去。有忙事、修花谱。

骑省不须重作赋。园中成趣。琴中得趣。

酒醒听风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甲寅秋,寓吴,作墨水仙为处梅吟边清玩。时馀年六十有七,看花雾中,不过戏纵笔墨,观者出门一笑可也

剪剪春水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

谁分弱水洗尘红。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

戏将瑶草散虚空。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太白挂巾手卷

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遥。

研池残墨溅花妖。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

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

神仙那肯混尘嚣。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