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其二)

旌旗十万度楼船,地转穷荒别有天。

百战雄图今已矣,九霄龙驭竟茫然。

仓皇梦失襄城路,缥缈魂游瘴海烟。

何处湘灵悲鼓瑟,满江渔火对鸣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厓山吊古(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旌旗十万度楼船”,以壮观的景象开篇,仿佛再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十万旗帜飘扬,楼船浩荡,气势磅礴。接着“地转穷荒别有天”,转折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暗示历史的深远与不可知。

“百战雄图今已矣”一句,直接点明历史的沧桑巨变,昔日的辉煌与雄图如今已成过往云烟。“九霄龙驭竟茫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的虚无感,仿佛英雄豪杰的英魂在九重天际也找不到归宿,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仓皇梦失襄城路,缥缈魂游瘴海烟”两句,运用梦境与幻象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哀思。襄城路的失落,象征着英雄梦想的破灭;瘴海烟的缥缈,则暗示着灵魂的飘渺无依。

最后,“何处湘灵悲鼓瑟,满江渔火对鸣舷”以湘灵悲歌和渔火映照的场景收尾,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沉的氛围。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常以悲歌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满江的渔火与鸣舷声,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历史回响的隐喻,让人在宁静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反思价值。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厓山吊古(其三)

崚嶒奇石倚晴霄,大海风云压暮潮。

涛覆星辰惊地轴,阵连鱼鸟撼天杓。

人亡故国山河在,碑隐荒苔世代遥。

无限哀魂招不得,断猿啼处草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厓山吊古(其四)

濒危已失三千士,誓死犹存六尺孤。

岂是龙蟠跨宝鼎,可堪鳌背奠皇图。

云深越徼胡尘黯,霜冷残潮海日枯。

独有金牌报国恨,至今风雨泣昆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厓山吊古(其五)

废寝遗陵落照间,白云苍雾洒空山。

如闻肃卫趋金闼,是否丰碑掩玉颜。

玄鹤夜归华表唳,黄龙朝捧紫宸班。

当时辇跸驱驰地,松桧无风响佩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厓山吊古(其六)

汴杭回首即荒滨,三徙逢厓事竟真。

天地有灵应一涕,风波垂死泣孤臣。

何来赤手堪扶国,即去黄冠亦误身。

还是中华千古地,长风吹雨洗腥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