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厓山吊古(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旌旗十万度楼船”,以壮观的景象开篇,仿佛再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十万旗帜飘扬,楼船浩荡,气势磅礴。接着“地转穷荒别有天”,转折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暗示历史的深远与不可知。
“百战雄图今已矣”一句,直接点明历史的沧桑巨变,昔日的辉煌与雄图如今已成过往云烟。“九霄龙驭竟茫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的虚无感,仿佛英雄豪杰的英魂在九重天际也找不到归宿,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仓皇梦失襄城路,缥缈魂游瘴海烟”两句,运用梦境与幻象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哀思。襄城路的失落,象征着英雄梦想的破灭;瘴海烟的缥缈,则暗示着灵魂的飘渺无依。
最后,“何处湘灵悲鼓瑟,满江渔火对鸣舷”以湘灵悲歌和渔火映照的场景收尾,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沉的氛围。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常以悲歌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满江的渔火与鸣舷声,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历史回响的隐喻,让人在宁静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反思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