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声之炉亭夜话

儒冠宁误我,壮志自多违。

昭代尊经术,先生尚布衣。

清言今夕共,大隐昔人稀。

预恐苍山麓,无从候少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此诗《刘声之炉亭夜话》由元代诗人黄溍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对友人刘声之的深厚情谊与对其生活状态的感慨。

首联“儒冠宁误我,壮志自多违”,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在追求学问与理想时,难免会与现实产生冲突,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这里“儒冠”象征着儒家学者的身份,“宁误我”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坚守自我信念的决心,即使这会带来误解或困扰。

颔联“昭代尊经术,先生尚布衣”,点明了时代背景——在崇尚经学的时代里,身为学者的刘声之却仍保持着朴素的生活状态,未被世俗功名所累。这既是对刘声之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颈联“清言今夕共,大隐昔人稀”,描绘了一幅夜晚炉亭中,两人畅谈的温馨场景。这里的“清言”不仅指谈话内容的高雅,也暗含了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大隐”一词出自《列子·黄帝》,原意为深藏不露的隐士,此处用来形容刘声之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如同真正的隐士一般。

尾联“预恐苍山麓,无从候少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他预感着刘声之可能将隐居于苍山之麓,远离尘嚣,而自己恐怕难以再寻得这位朋友的踪迹。这一句既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也暗示了对刘声之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声之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其之间的深厚情感交流,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63)

黄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字:晋卿
  •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雨三首(其一)

湖阔云如积,天空雨正豪。

风飙兼昼夜,井邑带波涛。

茅屋垂垂破,渔舟故故高。

何妨张仲蔚,环堵自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雨三首(其二)

稚子吾怜汝,泥行去不难。

凭阑真自笑,高枕敢求安。

天地三辰远,江湖五月寒。

好将遮日手,却把钓鱼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雨三首(其三)

田父愁何诉,龙公怒未休。

千畦沈翠羽,百水散黄流。

小市犹长闭,孤城并欲浮。

谁誇补天漏,此事恐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吴赞府挽诗三首(其一)

鹤去愁沧海,鸿飞困朔风。

冥冥方独往,已已竟长终。

莫挂还乡剑,真随厌世弓。

向来曾恸哭,不是为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