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

东陵美景,有轻烟和月,斜风吹雨。

一体龙须随地转,不学松萝儿女。

结就员青,收来掌握,犹带金盘露。

拍浮金井,水花零乱飞舞。

谁信六月飘霜,破开落刃,散银丝金缕。

冷碧凄香萦齿颊,洗我尘襟烦暑。

杜老吟诗,巳公留客,此兴无今古。

安期非诞,世间有枣如许。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东陵的美景,月光轻烟笼罩,斜风夹杂着细雨。
龙须草随风翻滚,不像松萝缠绕,自有独立姿态。
编织成圆形的青翠,握在手中还带着露珠的清凉。
在金色的井水中漂浮,水花纷飞,如同舞蹈。
谁能相信六月竟降霜,像刀割般落下,散落如银丝金线。
冷冽的绿色香气留在唇齿间,洗净我满身疲惫和暑热。
杜甫吟诗,已公挽留客人,这样的雅兴穿越古今。
安期生并非虚言,世间竟有如此硕大的枣子。

注释

东陵:古代陵墓区。
轻烟:形容月光朦胧。
龙须:形容植物叶片细长。
松萝:常攀附于树上的植物。
金盘露:形容露珠晶莹如金盘。
六月飘霜:比喻罕见的六月降雪。
冷碧:寒冷而清幽的绿色。
杜老:指杜甫。
巳公:古人名,此处泛指友人。
安期:传说中的仙人。
枣如许:形容枣子硕大无比。

鉴赏

这首宋词《念奴娇·其三》由郑域所作,描绘了东陵美景中独特的夏日景象。词的上片通过轻烟、月色、斜风细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氛围,龙须草随风翻转,与松萝形成对比,展现出坚韧与灵动的特性。词人将龙须草比作金盘露珠,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下片进一步描绘了六月降霜的奇观,比喻为破开的落刃,散落的银丝金缕,给人以冷冽而惊艳的感觉。词人借此表达出清凉之意,洗去了尘世的烦热。接着引用杜甫和巳公的典故,强调这种清幽之境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无论古今皆然。

最后,词人以“安期非诞,世间有枣如许”作结,借仙人安期生的故事,寓意此处美景实非虚幻,世间竟有如此宜人的地方,表达了对东陵美景的赞叹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夏日东陵的独特感受和高雅情趣。

收录诗词(25)

郑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倅池阳。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随张贵谟使金,著有燕谷剽闻二卷,记金国事甚详。嘉定中官行在诸司粮料院干办。域能词,花庵词选中录存五首。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松窗词》一卷。杨慎《词品》卷四谓其《 昭君怨》咏梅词“兴比甚佳”,又《画堂春·春思》词“乐府多传之”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

蕊宫仙子,爱痴儿、不禁三偷家果。

弃核成根传汉苑,依旧风烟难□。

老养丹砂,长留红脸,点透胭脂颗。

金盘盛处,恍然天上新堕。

莫厌对此飞觞,千年一熟,异人间梨枣。

刘阮尘缘犹未断,却向花间飞过。

争似莲枝,摘来满把,莺嘴平分破。

餐霞嚼露,镇长歌醉蓬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画堂春.春思

东风吹雨破花悭。客毡晓梦生寒。

有人斜倚小屏山。蹙损眉弯。

合是一钗双燕,却成两镜孤鸾。暮云修竹泪留残。

翠袖凝斑。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形式: 词牌: 昭君怨

桃源忆故人.春愁

东风料峭寒吹面。低下绣帘休卷。憔悴怕他春见。

一任莺花怨。新愁不受诗排遣。尘满玉毫金砚。

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