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其二)

金丹妙通灵,子有遗世术。

石髓不成餐,闵予多滞骨。

丝声纺事暮,捣声寒事来。

竹叶将菊花,及时同一杯。

匏器祀天地,贵质不贵华。

土缘井渠繁,生气泄大和。

革面固非性,小人变丹青。

木鸡本无心,风雨安所能。

形式: 古风

翻译

金丹神奇通灵,你有超凡脱俗的法术。
石髓虽珍贵,却无法食用,只因我身体虚弱。
夜晚纺线声响起,寒冷的捣药声随之而来。
竹叶与菊花相伴,让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共饮一杯。
用葫芦器祭祀天地,看重的是本质而非外表华丽。
土壤因灌溉渠道而繁茂,生机勃勃,充满和谐。
改变表面并不意味着本质改变,小人也能变得伪善。
木制的鸡本无心,怎能被风雨所左右。

注释

金丹:道教修炼的仙丹。
遗世术:超脱世俗的秘术。
石髓: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滞骨:形容身体虚弱无力。
丝声:指纺织时的细语声。
捣声:制药或制作食物时的敲击声。
匏器:葫芦等自然材料制成的器皿。
生气:生命力。
革面:比喻表面的改变。
丹青:绘画艺术,此处指伪装。
木鸡:象征无欲无求的境界。
风雨:象征外界的困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其二)》。诗中,诗人以炼丹术为引,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金丹妙通灵”描绘了神秘的丹药,暗示着长生或超脱的追求。接着,“子有遗世术”是对朋友黄鲁直拥有独特智慧的赞美。

“石髓不成餐,闵予多滞骨”暗指修炼未能带来预期的效果,诗人感叹自己的困境和身体的疲惫。“丝声纺事暮,捣声寒事来”通过纺织和捣药的声音,描绘出日常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流逝。

“竹叶将菊花,及时同一杯”则倡导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即使在困苦中也要保持乐观。“匏器祀天地,贵质不贵华”表达对朴素生活的崇尚,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而非外在的华丽。

“土缘井渠繁,生气泄大和”借土生万物的自然现象,强调生命力的生生不息和和谐统一。“革面固非性,小人变丹青”寓意改变外表并不能改变本质,批评那些表面伪装的人。

最后两句“木鸡本无心,风雨安所能”以木鸡无欲无求的形象,表明面对外界风雨,内心的平静才是最重要的。整首诗寓言丰富,语言含蓄,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人的回应。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其一)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

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

形式: 古风

上马

上马笑属君,归期在十日。

来时草白芽,归时青郁郁。

来嗔马蹄急,归嗔马蹄缓。

人心自如此,马蹄终不变。

形式: 古风

与子真诸人饮求仁不与作怨诗因戏答

结习徐看荡劫灰,天花从自落空阶。

似闻满室唯澄水,投砾何因出定来。

形式: 七言绝句

与李文叔夜谈

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

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

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

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