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名为《薛御史抚治荆襄流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薛御史对荆襄地区流民的关怀与治理。诗中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句“无土不养人,无人不乐生”开篇即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土地的滋养作用,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接着,“况闻荆襄土,菑畬良称情”点出特定地域——荆襄,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宜耕种,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
“所以群疲民,会集图自营”描述了流民聚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活困苦、自然灾害或是战乱导致的迁移。接下来的“困翼赴林莽,穷鳞纵深溟”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流民们在艰难环境中挣扎求生的场景,仿佛他们如同困于天空的鸟儿,又如深海中的鱼儿,四处寻找栖息之地。
“谁能遏奔逝,采访徒烦刑”表达了对流民迁徙现象的无奈与同情,同时也暗示了治理此类问题的复杂性。最后,“君今去抚绥,要当重哀矜”则直接点明了薛御史作为官员的责任与使命,他将前往荆襄地区安抚流民,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与帮助。
“逐逐行者止,惴惴居者宁”描绘了薛御史到来后,流民们得以安定,居住者也感到安心的情景。这反映了治理效果的显著,以及人们对官员积极作为的期待。
“庶几畅皇泽,母苟急时名”表达了希望薛御史的治理能够惠及更多百姓,使皇恩广布,同时强调了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如何羊公石,令人泪纵横”以历史典故结尾,借羊祜(字叔子,晋朝名臣)的典故,表达了对薛御史可能带来正面影响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往治理不佳情况的反思,以及对薛御史能像羊祜一样留下美名的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