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烟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黄河从西而来冲破了昆仑山,怒涛澎湃万里冲击龙门险滩。
波浪滔天,帝尧感叹不已,大禹治理千条大河,孩子哭泣也不顾家。
洪水肆虐,九州之地开始种麻养蚕。灾难过去后,只剩风沙迷茫。
一位披头散发的老者疯狂又痴迷,清晨来到河边不知所求何事。
旁人劝阻妻子也阻止他,但老人坚持要过河,不顾一切。
老虎可以搏斗,但黄河难以驾驭,他果然在河中溺亡,尸身漂浮海边。
有一条白牙如雪的巨鲸,老人啊老人,你的遗体被它吞挂其中,箜篌的哀歌再也回不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磅礴与力量,以及古人对其既敬畏又悲哀的情感。开篇即以宏大景象展现,"黄河西来决昆崬"直刻出河流的威猛和源远流长之势,而"咆哮万里触龙门"则形象地表达了它的奔腾不息、不可阻挡。接下来的"波滔天,尧咨嗟"通过古代圣王尧的感叹,传递出对这自然奇观既敬畏又无奈的情怀。

大禹是中国古代治水的英雄,他"理百川"成就了中华文明的重要一页。而"儿啼不窥家"则表达了一种对家庭温暖生活的渴望与牵挂,这在强烈对比中凸显出黄河带来的洪灾给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杀湍烟洪水,九州始蚕麻"这一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洪水肆虐的恐怖景象与其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巨大灾难。然而当灾害过后,留下的却是"茫然风沙"的荒凉景色。

接下来的"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则透露出诗人对这股力量既感到震撼又难以割舍的情感。诗人通过旁人的劝阻和自己的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地要渡河的决心,展现了一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

"虎可搏,河难凭"此句强调了黄河的不可预测与力量之大,而最后"公果溺死流海湄"则是对这位英雄悲壮命运的一种肯定。"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这一句,则以奇特的比喻手法,将这位渡河者与神秘的大自然力量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无限哀思和敬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黄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之美,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生命、勇气与大自然力量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

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

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䨴。

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

形式: 古风

友人会宿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天马歌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形式: 古风

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鍊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