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一)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帝都的春天帽檐微斜,陆机、陆云兄弟刚来还思念家乡。
他们还未尝过用盐渍的莼菜,就已经知道雪花像杨花般飘落。

注释

帝城:指京都,这里指长安(唐代都城)。
帽檐斜:形容春天阳光斜照,帽檐形成阴影。
二陆:指陆机(字士衡)和陆云(字士龙),西晋文学家。
盐下莼菜:用盐腌制的莼菜,古代常见保存食物的方法。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古代江南人常食,此处代指故乡美食。
雪似杨花:形容雪花轻盈飘落的样子,与杨花(柳絮)相类比。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温馨。开篇“帝城春日帽檐斜”,描绘出一幅春光照耀下的京城生活图景,其中“帽檐斜”暗示着春日午后的悠闲气氛。

紧接着,“二陆初来尚忆家”,诗人提及友人二陆(可能指的是陆佑或陆俨)初到帝都,心中仍怀念着远方的家园。这里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朋友间的情谊。

“未肯将盐下莼菜”一句,则透露了生活中的细节。诗人并没有立刻将盐撒在野菜(莼菜)上,可能是在等待着某种时机或是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这也许反映出苏轼本人的性格,他喜欢在平淡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最后,“已应知雪似杨花”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将雪比作杨花,展现了他观察自然、捕捉美感的能力,同时也暗示着季节更迭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情意与生活哲理的空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对家园的思念,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二)

平生贺老惯乘舟,骑马风前怕打头。

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三)

西台妙迹继杨风,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四)

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

故知前辈宗徐、庾,数首风流似玉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穆父新凉

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

未能逐什一,安敢抟九万。

常恐樗栎身,坐缠冠盖蔓。

受知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但知眠牛衣,宁免刺虎圈。

清风来既雨,新稻香可饭。

紫蟹应已肥,白酒谁能劝。

君今崔、蔡手,政比赵、张健。

三公行可致,一语先自献。

幸推江湖心,适我鱼鸟愿。

形式: 古风 押[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