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二)

平生贺老惯乘舟,骑马风前怕打头。

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平生贺老习惯于乘船出行
骑马时却害怕风吹到头部

注释

贺老:指贺知章,唐朝诗人,以乘舟游玩著称。
惯乘舟:经常乘船出行的习惯。
骑马: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风前:形容在风中。
打头:指风吹到头部。
君王:古代对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乞:请求。
无蟹:没有螃蟹,暗指官场腐败,无人监管。
监州: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州县事务。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西台的戏谑之情。全诗语言幽默,意蕴深长。

“平生贺老惯乘舟”,此句通过“平生”二字,揭示出贺老一生的习惯,即他更擅长于水路旅行,可能是因为他的性格或生活环境的原因。这不仅描绘出了贺老的个性,也为下文的幽默效果埋下了伏笔。

“骑马风前怕打头”,此句则突出贺老在骑马时的笨拙形象,显示他对陆路旅行的不擅长。这一细节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加深了对贺老性格的刻画,也为诗中的幽默效果增色。

“欲问君王乞符竹”,此处“君王”可能指代某位有权势的人物,而“乞符竹”则是请求一种特殊的东西——具有神奇力量的符竹。这一句既延续了前两句对贺老的戏谑,也开启了诗歌后半部分的意境。

“但忧无蟹有监州”,此句中的“无蟹”与“监州”相对,表面上是在说没有符竹却有监狱之忧,但“蟹”字与“监”字谐音,使得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贺老在寻求神奇之物的同时,却担心受到法律的制约,也隐含着对贺老这种行为本身带来的困扰和不确定性的戏虐。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幽默描写,展现了苏轼机智、诙谐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间互相戏弄的愉悦心情。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三)

西台妙迹继杨风,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四)

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

故知前辈宗徐、庾,数首风流似玉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穆父新凉

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

未能逐什一,安敢抟九万。

常恐樗栎身,坐缠冠盖蔓。

受知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但知眠牛衣,宁免刺虎圈。

清风来既雨,新稻香可饭。

紫蟹应已肥,白酒谁能劝。

君今崔、蔡手,政比赵、张健。

三公行可致,一语先自献。

幸推江湖心,适我鱼鸟愿。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其一)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