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其二)

风卷云舒合两班,曈曈瑞日映天颜。

观书已获千秋镜,积德长为万岁山。

腊雪未消三务起,壬人不用五兵闲。

相逢父老争相贺,却笑华胥是梦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充满了喜庆与祥瑞的气氛。开篇“风卷云舒合两班”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会聚的壮观图景,云舒卷合,像是天空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华丽画面,与人间的欢聚相得益彰。

紧接着,“曈曈瑞日映天颜”进一步渲染了祥和明亮的氛围。瑞气盈门,阳光普照,是吉庆之象,也预示着国泰民安的美好局面。

“观书已获千秋镜”则转向内省,诗人通过阅读古籍获得了深远的智慧,如同拥有了一面可以洞察万世的明镜。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积德长为万岁山”表达了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誉,正如一座巍峨而恒久的山峰,象征着坚实和永恒。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腊雪未消三务起”则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季节进行描绘,虽然冬天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春天的生机已经初露端倪,预示着万物复苏的动感。

接下来的“壬人不用五兵闲”则是表达了国家太平无战事之意。壬人指的是军队,五兵即五种武器,这里强调的是在和平时期,士兵们可以远离战争,专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工作。

“相逢父老争相贺”展示了人们之间的喜悦与祝福,在这样的节日里,每个人都乐此不疲地互相庆贺。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画面。

最后,“却笑华胥是梦间”则带有一丝超脱与淡然,似乎诗人在表达,对于眼前这般繁华盛景,也只是短暂的欢乐,就如同一场美妙的梦境。这样的结束,让全诗增添了一抹哲理与深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自然、知识、品德、和平与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祥瑞与智慧的美好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

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

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回。

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

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鹓鹭满云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

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

璿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

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斋日致语口号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赵倅成伯母生日致语口号

今朝寿酒泛黄花,郁郁葱葱气满家。

愿得唐儿舞一曲,莫嫌国小向长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