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三)寄辛稼轩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

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

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平生出处天知。

算整顿乾坤终有时。

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

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

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古代难道没有这样的人,能够像我一样吗?稼轩是谁呢?
拥有七州都督的权位,即使像陶侃那样精明强干,洞察一切,也不一定有诗才。
常衮如何,羊公不过如此,像东方朔那样的才子侯会稽,又在哪里呢?
即便中原战事未平,匈奴尚未消灭,但终究男子汉要有所作为。一生的去留,只有天知道。
算起来,整顿天下总会有那么一天。
询问湖南的宾客,他们已渐渐老去,江西的百姓流离失所,不知去向。
整日里,楼阁亭台环绕四周,眺望远方江山,心潮澎湃,仿佛魂魄都要飞去。
长安的大道上,可惜世间没有像刘表那样的人物,也没有王粲可以投靠。

注释

稼轩:辛弃疾的号。
陶侃:东晋名将,以清廉、勤政著称。
常衮:唐朝宰相,以刚直闻名。
羊公:羊祜,西晋名臣,有‘羊公碑’之誉。
东方侯:东方朔,汉代才子,以机智幽默著称。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有治地之才。
王粲:三国时期文学家,曾投奔刘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时英杰人物的怀念,以及自己胸中的壮志和对未来局势的判断。诗中提到的“吾”指的是诗人自比于古之英雄,而“稼轩者谁”则是询问当今能与自己匹敌的人物。接着,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陶侃,其位高权重,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理解诗人的胸怀。

“常衮何如”以下几句,诗人通过对比古代人物羊公和东方侯的故事,以此表达自己虽然身处低微,却也拥有治国安邦的大志。中原之事,即指中国的心腹地带,虽有外患,但终将有一日能够平定。

“问湖南宾客”以下几句,诗人询问远方来的宾客,以及江西的百姓流离失所的去向。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即使身在高楼台阁,也难以割舍那份思念。

最后,“长安道”以下几句,诗人感叹现世无刘表这样的忠良,而王粲等人也只是依附于权贵。这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无奈,更是对自己理想无法施展的悲哀。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和个人的情感波动,是一篇集怀古、抒怀抱、忧国忧民于一体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十六)美人足

洛浦凌波,为谁微步,轻尘暗生。

记踏花芳径,乱红不损,步苔幽砌,嫩绿无痕。

衬玉罗悭,销金样窄,载不起、盈盈一段春。

嬉游倦,笑教人款捻,微褪些跟。有时自度歌声。

悄不觉、微尖点拍频。

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

懊恨深遮,牵情半露,出没风前烟缕裙。

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送辛幼安弟赴桂林官

天下稼轩,文章有弟,看来未迟。

正三齐盗起,两河民散,势倾似土,国泛如杯。

猛士云飞,狂胡灰灭,机会之来人共知。

何为者,望桂林西去,一骑星驰。离筵不用多悲。

唤红袖佳人分藕丝。

种黄柑千户,梅花万里,等闲游戏,毕竟男儿。

入幕来南,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

公馀且,画玉簪珠履,倩米元晖。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十五)美人指甲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剪,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四)寄孙竹湖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

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

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人生万事成痴。

算世上久无公是非。

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

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