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十五)美人指甲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剪,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春天的薄冰消融,轻寒如玉被碾碎,月亮渐渐弯曲。
看到凤鞋沾满泥污,她勉强为我剔除,龙涎香已燃尽,轻轻拨动炉火。
学习抚琴,时常想剪裁琴弦,又捧起水来,感受鱼鳞在波底的寒意。
在她纤细的手指下,试着摘取花香,还将红枣雕刻成图案。时常偷偷抹泪。
记得曾经挽着玉镯,让她给柳傅欣赏。
算计着我们的恩情深厚,即使挠痒也触碰到她的肌肤,默默数着归期,栏杆上刻满了思念。
每当思念涌上心头,她会在静谧处低吟,倚靠在朱唇皓齿之间。
她的风情万种,悄悄地捏住我,别让春光虚度。

注释

销薄:消融薄冰。
碾轻寒玉:像碾玉一样压碎轻微的寒冷。
凤鞋:精致的女子鞋子。
偎人:依偎在身边的人。
瑶琴:古代的精美琴。
粉泪:女子的眼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沁园春》中的第十五首,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的生活情景。开头“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几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春日里的温暖与生机,仿佛可以听到冰雪融化的声音和玉石被细心磨砺的情形。

接着,“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展现了女子在户外活动时鞋履沾染泥土的场景,而“龙涎香断,拨火轻翻”则描绘了一幅女子烹制食物、点燃火焰的情景。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个生活中的美好画面。

“学抚瑶琴,时时欲剪”显示了女子对音乐的热爱和她对艺术的追求,而“更掬水鱼鳞波底寒”则是她在清澈的溪流中洗涤物品的情形,既表现了日常生活的一幕,也反映出季节的转换。

诗歌中的“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时将粉泪偷弹”描绘了女子在春天中体验自然之美,以及对爱情的细腻感受和内心的情感波动。而“记绾玉曾教柳傅看。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对爱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表达了在春天里,每当想起所爱之人,就会陷入沉思,而那份情感的深切与温暖,如同春风拂过面颊,让人难以忘怀。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春天里的生活情趣和她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爱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好诗。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四)寄孙竹湖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

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

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人生万事成痴。

算世上久无公是非。

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

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九)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七)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

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念奴娇(其二)七夕

并肩楼上,小阑干、犹记年时凭处。

百岁光阴弹指过,消得几番寒暑。

鹊去桥空,燕飞钗在,不见穿针女。

老怀凄断,夜凉知共谁诉。

不管天上人间,秋期月影,两处相思苦。

闲揭纱窗人未寝,泪眼不曾晴雨。

花落莲汀,叶喧梧井,孤雁应为侣。

浩歌而已,一杯长记时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