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四)寄孙竹湖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

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

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人生万事成痴。

算世上久无公是非。

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

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询问竹湖,竹子为何,为何仍未归来。
说吴山越水,处处都是美景,来去无常,不知要去何处。
难道是因为秋天来临,难以忘怀吗?心随孤云飘荡飞翔。
满心愁绪,只能在北窗寄托傲骨,在南涧写下诗篇。人生诸多事都令人痴迷。
算起来世上长久没有公正的是非判断。
遗憾云台高耸,缺少君子,雪堂空寂,却有美人。
稀疏的雨打在梧桐上,淡淡的云遮住银河,想起钟鼎山林的往事,心中充满悲伤。
阳山县啊,是你误导了昌黎,还是昌黎误导了你。

注释

问讯:询问。
竹湖:地名,可能指有竹林的地方。
未归:尚未回来。
吴山越水:泛指江南山水。
定止:固定不变。
秋来:秋季到来。
孤云:孤独的云彩。
北窗:北边的窗户,常寓意隐居之处。
南涧:南方的溪流。
阳山县:具体地名,可能有所指。
昌黎:这里可能指的是韩愈,因其字昌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所创作的《沁园春·其四·寄孙竹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孙竹湖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 这几句通过询问竹湖的情况,表现出对朋友的牵挂和期待他的回归。

"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描述了诗人游历吴山越水之间,感受到美好的自然景色,但又感到行踪不定,没有停留的地方,这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 这里表达了秋天到来时的愁绪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感,仿佛自己的心随着云彩在空中飘荡。

"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人生万事成痴。算世上久无公是非。" 诗人通过写诗来抒发胸中的愁绪和不平,感慨于人生诸多琐屑,无从评判的是非。

"恨云台突兀,無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 这几句描写了对“云台”的怀念,但缺少君子的陪伴,只有空旷的雪堂和那位美丽的人儿,增添了一丝孤独与哀愁。

"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最后几句以细雨中的梧桐、轻纱的云雾、河汉间的钟声和山林中的无尽哀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阳山县则是对错误的指责,反映了人事变迁,不可预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琐屑的感慨。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九)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七)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

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念奴娇(其二)七夕

并肩楼上,小阑干、犹记年时凭处。

百岁光阴弹指过,消得几番寒暑。

鹊去桥空,燕飞钗在,不见穿针女。

老怀凄断,夜凉知共谁诉。

不管天上人间,秋期月影,两处相思苦。

闲揭纱窗人未寝,泪眼不曾晴雨。

花落莲汀,叶喧梧井,孤雁应为侣。

浩歌而已,一杯长记时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留别辛稼轩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