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山歌

叠翠苍苍密无缝,老龙气夺丹山凤。

杏花橘柳无一株,万千松柏排岩洞。

后凋但觉四时青,武后临轩始得名。

七襄织出天孙锦,百宝装成云母屏。

游人先自西麓上,香山寺宇何清爽。

红阑干倚碧嵯峨,表里山河犹运掌。

召伯留侯思叔祠,三祠各占一峰奇。

巍然鼎峙白云里,蜡屐未登齿折矣。

东峰绝顶洞宾楼,楼在老君堂上头。

陶公洞又居其下,烟霞亭是仙游者。

仙人踪,造化工,看来都在此山中。

不然万千松柏灵气钟,何以前山后山无一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徐大镛的《锦屏山歌》描绘了一幅秀美而神秘的山景图。首句“叠翠苍苍密无缝”,以浓密翠绿的山色渲染出山体的连绵与紧密,仿佛无间隙的绿色屏障。接下来的“老龙气夺丹山凤”则借龙凤形象,赞美山势的雄浑和独特,犹如龙之气概超越了丹凤之美。

诗中提到杏花、橘柳的缺失,反衬出松柏的坚韧与繁茂,它们排列在岩洞之间,四季常青,显示出山的持久生命力。"武后临轩始得名"一句,暗示山因某位历史人物的命名而显得更为尊贵。

“七襄织出天孙锦,百宝装成云母屏”运用神话色彩,将山比作天孙织锦和云母屏风,增添了神秘与华美的意象。游人从西麓登山,香山寺宇的清爽环境更显山的宁静与禅意。

诗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山中的人文景观,如召伯、留侯祠堂,以及象征仙境的洞宾楼、陶公洞和烟霞亭,这些都体现了山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仙人文化的痕迹。

最后,诗人感慨万千,认为山中松柏的灵秀并非偶然,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锦屏山的壮丽景色和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9)

徐大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洛阳留别汪东初

三月春光信欲残,雨余犹怯晓来寒。

轻装重整归原易,好友初逢别转难。

伊阙林峦诗境远,香山烟雨画图宽。

洛阳纸价从今贵,博得公卿刮目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老病

老去原非与病期,病来偏觉老堪欺。

恐将损肺先停酒,怕欲呕心渐废诗。

独醒最难销永夜,两餐已是减平时。

衰躯应似霜前草,眠食分明报与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香山送愁还闹处移老入间中句深有味乎其言因赋此诗

愁本生于闹,老须偿以间。

不难移以入,所赖送之还。

为此诗者其知道,我今读之恨不早。

可以大欢喜,无地著烦恼。

可作小神仙,有生博寿考。

君不见市上红尘热于火,炙手焚身无处躲。

山中白云懒欲眠,栖松巢鹤皆千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