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作

昼短图书看不了,夜长鼓角睡难堪。

老怀骚屑谁为伴,心地空虚成妄谈。

酒少不妨邻叟共,病多赖有衲僧谙。

积阴深厚阳初复,一点灵光勤自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白天短暂,书本难以翻阅,夜晚漫长,鼓角声中难以入眠。
年迈的心境纷乱,无人陪伴,内心空虚成了无稽之谈。
虽然酒量不大,但不妨与邻居老者共享,病痛缠身,幸有僧人熟知医理。
积聚的阴霾逐渐消散,阳光重新照耀,要努力保持内心的清醒和洞察。

注释

昼短:白天时间短。
图书:书籍。
鼓角:战鼓和号角。
睡难堪:难以入睡。
老怀:老迈的心情。
骚屑:纷乱不安。
谁为伴:无人陪伴。
妄谈:无意义的话。
酒少:酒量小。
邻叟:邻居老人。
病多:疾病缠身。
衲僧:穿僧袍的僧人。
谙:熟悉。
积阴深厚:阴霾厚重。
阳初复:阳光开始重现。
灵光:心灵的光芒。
勤自参:努力自我参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十一月一日作》,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内心感受。首句“昼短图书看不了”,写出了冬季白天短暂,读书时间有限的无奈;“夜长鼓角睡难堪”则反映了夜晚漫长,军中鼓角声扰人清梦的境况。诗人感叹“老怀骚屑谁为伴”,表达了年老孤独,无人陪伴的寂寥。

“心地空虚成妄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觉得自己的想法变得毫无意义。接下来,“酒少不妨邻叟共”表达出诗人愿意与邻居老者分享点滴,寻求慰藉;“病多赖有衲僧谙”则流露出对僧侣的依赖,暗示自己在病痛中寻求精神寄托。

最后两句“积阴深厚阳初复,一点灵光勤自参”,寓意着漫长的阴霾即将过去,春天将至,诗人希望通过自我反省和修炼,找回内心的一点光明。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寂与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十日二首(其二)

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馀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日二首(其一)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四)

鹞子一飞超涨海,蜂儿终日透晴窗。

心空莫著书千卷,客到长留酒半缸。

性命早知元有分,文章谁信旧无双。

何年结束寻归路,还看蟆颐下饮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三)

幽居漫尔存三径,燕坐何妨应六窗。

老忆旧书时展卷,病封药酒旋开缸。

小园摇落黄花尽,古桧飞鸣白鹤双。

珍重老卢留种子,养生不复问王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