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二首(其二)

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馀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十日二首(其二)》。诗人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首句“忧患经怀沃漏卮”描绘了诗人饱受忧虑和困苦的感受,如同漏水的器皿,生活中的艰辛不断流逝。次句“荣华过眼脱轻衣”则形象地写出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仿佛脱下华丽的外衣般轻松。

“定心稍觉无来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渐行渐远,世态炎凉。“时事谁能问是非”则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无奈,感叹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分辨是非对错。

“禄去身安常自喜”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官禄后的淡然态度,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反而感到欣慰。“宅成囊竭可无讥”进一步强调即使物质贫乏,只要精神充实,也不会受到他人的指责。

最后两句“交游散尽馀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描绘了诗人孤独但并不孤寂的生活状态,亲朋好友虽已散去,但仍有亲人的陪伴,酒香四溢时,他们会前来共度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的豁达与坚韧,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十日二首(其一)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四)

鹞子一飞超涨海,蜂儿终日透晴窗。

心空莫著书千卷,客到长留酒半缸。

性命早知元有分,文章谁信旧无双。

何年结束寻归路,还看蟆颐下饮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三)

幽居漫尔存三径,燕坐何妨应六窗。

老忆旧书时展卷,病封药酒旋开缸。

小园摇落黄花尽,古桧飞鸣白鹤双。

珍重老卢留种子,养生不复问王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二)

龛灯照室久妨睡,雪气侵人不隔窗。

枕上诗成那起草,槽头酒滴暗鸣缸。

远来狂客应回去,高卧幽人未有双。

犹忆新滩泊船处,堆蓬积玉撼长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