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二首(其一)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重阳节后还剩下一些酒杯,秋雨带来了初秋的凉意,我在寻找箱子里的衣服。
我修炼内心平静,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计策,虽然勤奋读书,但已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
我随意保存家族的学问传承,深深感谢朋友们不再对我世俗的批评置喙。
房屋还未建成,我就自我嘲笑,还不如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对着柴门欣赏生活。

注释

酒经:指酿酒或品酒的知识。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残卮:剩下的酒杯。
初寒:初秋的寒冷。
箧衣:箱子中的衣物。
养气:修养心性。
真得计:真正得到好的方法。
谩存:随意保存。
讲说:讲述和传授。
绝世讥:世人无尽的批评。
筑室未成:房屋建造未完成。
中自笑:自我嘲笑。
茅屋:简陋的草屋。
柴扉:柴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十日二首(其一)》中的片段,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令更迭、生活态度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思考。首句“酒经重九尚残卮”描绘了重阳节后饮酒的情景,酒杯虽残,但节日气氛犹在,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次句“雨送初寒问箧衣”则通过秋雨带来的初冬寒意,引出对衣物的关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养气安闲真得计”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智者之计。“读书勤苦已知非”则反思过去的勤奋读书,意识到过于刻苦并非长久之策,可能带来疲惫和误解。

“谩存讲说传家学”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学问的传承,虽然有所保留,但仍希望将知识传递下去。“深谢交游绝世讥”则表明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纷扰,避免他人非议的深深感激。

最后两句“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以未完成的居所自嘲,暗示诗人更欣赏简朴的生活方式,宁愿在朴素的环境中享受宁静,而不是追求华丽的居所。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苏辙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四)

鹞子一飞超涨海,蜂儿终日透晴窗。

心空莫著书千卷,客到长留酒半缸。

性命早知元有分,文章谁信旧无双。

何年结束寻归路,还看蟆颐下饮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三)

幽居漫尔存三径,燕坐何妨应六窗。

老忆旧书时展卷,病封药酒旋开缸。

小园摇落黄花尽,古桧飞鸣白鹤双。

珍重老卢留种子,养生不复问王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二)

龛灯照室久妨睡,雪气侵人不隔窗。

枕上诗成那起草,槽头酒滴暗鸣缸。

远来狂客应回去,高卧幽人未有双。

犹忆新滩泊船处,堆蓬积玉撼长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一)

床头唧唧糟鸣瓮,夜半萧萧雪打窗。

拥褐旋惊花著树,泼醅初喜酒盈缸。

邻翁晨乞米三斗,钓户暮留鱼一双。

自笑有无今粗足,遥怜逐客过重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