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蒙中赴辟二首(其二)

圣君羔雁远相求,去去榆关迫盛秋。

应念霜寒履中野,定分月色照鄜州。

画江谋拙难言智,出塞诗豪不惹愁。

却笑缚轮观井者,一生过计更私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圣明的君主像羔雁般远道来访,秋天已近,他们即将到达榆关。
他应该会想起在寒冷的霜露中跋涉野外,月光必定会洒满鄜州的土地。
他在江边策划的策略虽然拙朴,却展现出智慧,他的边塞诗豪迈,不带一丝哀愁。
他会嘲笑那些困于井底只能观天的人,他们的忧虑一生都过于计较和自私。

注释

圣君:指贤明的君主。
羔雁:比喻忠诚或谦恭的使者。
榆关:古代边关,此处指代边境地区。
霜寒:形容秋季天气寒冷。
鄜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画江:比喻精心策划。
缚轮观井:比喻局限于眼前,不知大势。
私忧:个人的忧虑或烦恼。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离别之情和赞美其高洁品格的诗句。首句“圣君羔雁远相求”使用了古代帝王与羔羊比喻君子的高洁,表明作者对友人方蒙中的仰慕和期待。第二句“去去榆关迫盛秋”则描绘出朋友即将踏上旅程,榆关是古时边塞之地,盛秋象征季节的转换,也暗示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应念霜寒履中野”和第四句“定分月色照鄜州”共同描绘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旅途景象。霜寒与履野,表达了对朋友旅途中的关切;而月色照耀下的一片宁静之地,则反映出作者对于朋友未来生活环境的美好愿望。

第五句“画江谋拙难言智”中,“画江”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是诗人心中的意象,而“谋拙难言智”则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智慧的赞赏,认为这些品质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

第六句“出塞诗豪不惹愁”则进一步强调了朋友的文学才能和其胸襟旷达,不会为世俗之事所困扰。最后两句“却笑缚轮观井者,一生过计更私忧”通过对比,批评那些庸碌无为、只知自守的人们,而朋友则不受世俗羁绊,一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才华与品格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方蒙中赴辟二首(其一)

谁云逢掖不知兵,一士居然系重轻。

往昔下愚融铁锁,即今上圣倚金城。

可怜蒋子开三径,又被乌公夺二生。

旋作凯歌驰露布,残年犹拟看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方蒙仲赴省

童年觜距已专场,何况而今益老苍。

天网恢然罩鸾鹄,朝阳鸣矣革蜩螗。

士谁与贺争同进,众亦推弘诣太常。

可惜祠官无气力,不能搢笏诵阿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方漳浦

颇闻送者诗盈轴,我有樵歌子试听。

岩邑虽然人所畏,畬民均是物之灵。

二升饭了官中事,一字廉真座右铭。

见说守侯如召杜,断无走吏至公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日老住九座山

瓶锡飞来方款曲,幡华迎去倏分离。

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

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

直须金碧千间了,却访溪庵亦未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