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蒙仲赴省

童年觜距已专场,何况而今益老苍。

天网恢然罩鸾鹄,朝阳鸣矣革蜩螗。

士谁与贺争同进,众亦推弘诣太常。

可惜祠官无气力,不能搢笏诵阿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童年的日子已经远去,更何况现在更加衰老。
广阔的天空笼罩着如同鸾鹄般的贤者,朝阳下,改革的声音如蝉鸣般响起。
谁能与我一同进步,众人推崇他达到太常的地位。
可惜那些祭祀官员没有力量,无法手持笏板朗诵关于阿房宫的诗篇。

注释

童年:过去的时光。
觜距:儿童时期。
已:已经。
专场:结束。
何况:更不用说。
而今:现在。
益:更加。
老苍:衰老。
天网:广阔的天意。
恢然:广大无边。
鸾鹄:比喻有才德的人。
朝阳:早晨的太阳。
鸣矣:发出声音。
革蜩螗:比喻改革的呼声。
士:读书人。
争同进:争相进步。
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礼乐。
可惜:令人惋惜。
祠官:祭祀官员。
无气力:没有能力。
搢笏:手持笏板。
诵:朗诵。
阿房:阿房宫,古代宫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方蒙仲赴省》。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美好祝愿的复杂情感。

“童年觜距已专场,何况而今益老苍。” 这两句诗意在叙述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童年的欢乐已经成为回忆,而现在却是步入中年的阶段,这种对比凸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天网恢然罩鸾鹄,朝阳鸣矣革蜩螗。”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天空辽阔如同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住了飞翔的鸾鹄(神话中的祥瑞之鸟),而朝阳之下,虫类也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对即将离去的人所处环境的描写,也象征着新生的希望。

“士谁与贺争同进,众亦推弘诣太常。”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朋友仕途上的祝福,愿他能和其他有才能之士一道获准进入朝廷谋职,众人也都推崇他的美德,并希望他能够达到更高的官位。

“可惜祠官无气力,不能搢笏诵阿房。”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他想要在宗庙中为朋友举行仪式以示祝福,但因为作为祠官(主管宗庙礼仪的官员)的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这一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自然景象和个人祝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朋友未来的美好期许。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方漳浦

颇闻送者诗盈轴,我有樵歌子试听。

岩邑虽然人所畏,畬民均是物之灵。

二升饭了官中事,一字廉真座右铭。

见说守侯如召杜,断无走吏至公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日老住九座山

瓶锡飞来方款曲,幡华迎去倏分离。

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

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

直须金碧千间了,却访溪庵亦未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王实之

欲去还留每自怜,竟为吾子著先鞭。

孤忠尽见万言疏,十口同登一叶船。

屈法相全烦圣主,上书俱贬愧前贤。

南归定过西山下,细把行藏告墓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实之赴长沙幕

贾傅遗踪在,君于此泛莲。

不应卑湿地,犹著广寒仙。

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

衡山余所管,拟结草鞋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