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老住九座山

瓶锡飞来方款曲,幡华迎去倏分离。

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

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

直须金碧千间了,却访溪庵亦未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锡瓶飞来才显得曲折,幡花迎接却又迅速离去。
草丛中安然入睡,身体安稳,即使刀割香涂在佛像上,佛又怎能知晓。
守护土地的人亲自成为大施主,开山建寺后留下废弃的石砧基础。
应当建成金碧辉煌的千间寺庙,那时再去探访溪边的小庵也不算晚。

注释

款曲:曲折的样子,形容飞行路径不直。
幡华:佛教中的法器,这里指幡花。
檀越:佛教用语,指施主或捐赠者。
砧基:石砧的基础,古代用来磨刀具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送日老住九座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瓶锡飞来方款曲”一句,运用了动态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似乎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锅炉熔炼金属的声音,而“幡华迎去倏分离”,则是对友人离开时的情景描绘,其中“幡”可能指的是装饰性的旗帜,“倏”字表达了一种突然、迅速的动作,传递出一种急迫和仓促感。

接下来的两句“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则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而“刀割香涂佛”一句,则可能是比喻,用以形容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守护与改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守土”、“开山”等词语,都暗示着一种深厚的情感投入,而“废砧基”则是对往昔时光留下的遗迹的一种怀念。

最后两句“直须金碧千间了,卻訪溪庵亦未迟”,诗人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急切的心情。这里的“金碧千间”可能是对未来生活环境的期待,而“却访溪庵亦未迟”则表示即使在匆忙中,也没有忘记要去拜访那座溪边的小庙,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王实之

欲去还留每自怜,竟为吾子著先鞭。

孤忠尽见万言疏,十口同登一叶船。

屈法相全烦圣主,上书俱贬愧前贤。

南归定过西山下,细把行藏告墓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实之赴长沙幕

贾傅遗踪在,君于此泛莲。

不应卑湿地,犹著广寒仙。

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

衡山余所管,拟结草鞋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南海二首(其二)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王南海二首(其一)

昔作翘材客,曾谈执友贤。

虽无金屋贮,赖有归巢迁。

此老飞仙去,斯文付嫡传。

病翁犹未聩,要听武城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