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

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

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砻出圭角。

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

先生示我何矜誇,手携文编谓新作。

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

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

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

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千年佛老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

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

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坚由志确。

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

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

予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在东方鲁地度过二十年,能让鲁地人都热爱学习。
其中张续和李常,如同琢磨美玉,展现出天然的纯真。
虽然大圭无需过多雕饰,但仍需打磨才能显露出棱角。
这两位青年本就是世间瑰宝,怎能只让先生独自珍藏。
先生向我展示了他的骄傲,手里拿着新编撰的文稿。
我拿到它几天都没时间阅读,一心想要先放下其他琐事。
夜晚归来,独自坐在南窗下,微弱的烛光闪烁着幽光。
病眼朦胧,打开书卷,文字犹如明亮的星辰错落排列。
言辞严谨,寓意深刻,不流于俗,尽管古风淡雅,却醇厚无比。
千年佛道之害,毒害了中国,灾祸福泽都依赖于邪恶的团体。
我们决心连根拔除,彻底铲除,勇气无畏,力量强大。
这才明白,他们二人确实可堪重任,不仅词句坚定,意志也坚定。
朝廷清明,君主圣明,阳刚之气汇聚,阴暗势力逐渐消退。
朝廷大力培养贤才,给予高位,不会长久让他们在老师门下受苦。
我惭愧未能推荐他们,暂且借酒来安慰先生的才华。

注释

东鲁:古代指鲁国东部地区。
剖琢:比喻精心培养、磨砺。
天璞:天然未雕琢的美玉。
矜誇:夸耀,自满。
文编:文章或书籍。
阳德:光明正大的德行。
群阴剥:比喻阴暗势力被削弱。
大烹:比喻朝廷选拔人才的盛大举措。
有列鼎:比喻高官显位。
藜藿:粗劣的食物,此处比喻简陋的生活。
职谏:职责是进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题为《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中,欧阳修赞扬石先生在东鲁二十年间引领当地人民好学,特别提到张续和李常两位学生,他们的文章如同未经雕琢的美玉,虽然朴素,但蕴含真才实学。诗人认为这两位学子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意志坚定,堪当大任,表达了对他们的高度评价。

诗中还批评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以及期待朝廷能够清除这些祸害,重用贤能。诗人自谦未能积极推荐他们,但以酒表达对石先生和学生的敬意,同时也寄望于国家的清明和君主的圣明,让贤者得以施展才能。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是对学生的赞美,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期盼,体现了欧阳修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读徂徕集

徂徕鲁东山,石子居山阿。

鲁人之所瞻,子与山嵯峨。

今子其死矣,东山复谁过。

精魄已埋没,文章岂能磨。

寿命虽不长,所得固已多。

旧藁偶自录,沧溟之一蠡。

其馀谁付与,散失存几何。

存之警后世,古鉴照妖魔。

子生诚多难,忧患靡不罹。

宦学三十年,六经老研摩。

问胡所专心,仁义丘与轲。

扬雄韩愈氏,此外岂知他。

尤勇攻佛老,奋笔如挥戈。

不量敌众寡,胆大身幺么。

往年遭母丧,泣血走岷峨。

垢面跣双足,锄犁事田坡。

至今乡里化,孝悌勤蚕禾。

昨者来太学,青衫踏朝靴。

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

羔雁聘黄晞,晞惊走邻家。

施为可怪骇,世俗安委蛇。

谤口由此起,口之若飞梭。

上赖天子明,不挂网者罗。

忆在太学年,大雪如翻波。

生徒日盈门,饥坐列雁鹅。

弦诵聒邻里,唐虞赓咏歌。

常续最高第,骞游各名科。

岂止学者师,谓宜国之皤。

夭寿反仁鄙,谁尸此偏颇。

不知呶呶者,又忍加诋诃。

圣贤要久远,毁誉暂諠哗。

生为举世疾,死也鲁人嗟。

作诗遗鲁社,祠子以为歌。

形式: 古风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

子美忽已死,圣俞舍吾南。

嗟吾譬驰车,而失左右骖。

勍敌尝压垒,羸兵当戒严。

凡人贵勉强,惰逸易安恬。

吾既苦多病,交朋复调歼。

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良田失时耕,草莽废锄芟。

美井不日汲,何由发涛甘。

偶开梅氏篇,不觉日挂檐。

乃知文字乐,愈久益无厌。

吾尝哀世人,声利竞争贪。

哇咬聋两耳,死不享韶咸。

而幸知此乐,又常深讨探。

今官得闲散,舍此欲奚耽。

顽庸须警策,赖子发其钳。

形式: 古风

读蟠桃诗寄子美

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

篇章缀谈笑,雷电击幽荒。

众鸟谁敢和,鸣凤呼其凰。

孟穷苦累累,韩富浩穰穰。

穷者啄其精,富者烂文章。

发生一为宫,揫敛一为商。

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

天之产奇怪,希世不可常。

寂寥二百年,至宝埋无光。

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

患世愈不出,孤吟夜号霜。

霜寒入毛骨,清响哀愈长。

玉山禾难熟,终岁苦饥肠。

我不能饱之,更欲不自量。

引吭和其音,力尽犹勉彊。

诚知非所敌,但欲继前芳。

近者蟠桃诗,有传来北方。

发我衰病思,蔼如得春阳。

忻然便欲和,洗砚坐中堂。

墨笔不能下,恍恍若有亡。

老鸡嘴爪硬,不易犯其场。

不战先自却,虽奔未甘降。

更欲呼子美,子美隔涛江。

其人虽憔悴,其志独轩昂。

气力诚当对,胜败可交相。

安得二子接,挥锋两交铓。

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

快哉天下乐,一釂宜百觞。

乖离难会合,此志何由偿。

形式: 古风

杂言答圣俞见寄兼简东京诸友

昔君居洛阳,乐事无时有。

窦府富文章,谢墅从亲友。

丰年政颇简,命驾时为偶。

不问竹林主,仍携步兵酒。

芬芳弄嘉月,翠绿相森茂。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