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髭叹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茎。

当时初见之,妻子殊为惊。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

朝来明镜中,对之不复嗟。

人生天地间,老去会不免。

犹胜严终辈,终身不得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白髭叹》。诗中以个人经历为引,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

首句“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茎”,诗人以自己三十九岁时首次发现自己长出一根白须开始,引入对时光飞逝的思考。接着,“当时初见之,妻子殊为惊”,描述了家人对此现象的惊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衰老这一自然规律的敏感和关注。

随后,“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时间推移,诗人年岁增长,白须渐多,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而“朝来明镜中,对之不复嗟”,则展现了诗人对衰老态度的变化,从最初的叹息到后来的平静接受,体现了人生的某种豁达与成熟。

最后,“人生天地间,老去会不免”,诗人直面生命终将老去的现实,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理解。“犹胜严终辈,终身不得见”,与那些未能见到老年就已离世的人相比,诗人认为自己的经历虽有遗憾,但至少体验过生命的完整过程,因此感到庆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个人体验,探讨了生命、衰老与时间的主题,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也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白主事辅之还任南京

采菱江上忆曾经,百里人传聚德星。

报政三年还过阙,闻诗一月正趋庭。

马家群从眉多白,豸府中丞鬓尚青。

他日同朝桥梓并,应烦圣主赐云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严太守永浚知西安

五马初分竹使符,西安风物尚西都。

三秦子弟为编户,四塞河山入版图。

楚国梓材元自有,周家风化未全芜。

旱灾已息流移复,为访当年郑白渠。

形式: 七言律诗

赠毕生昭

少年落笔便苍然,三礼君家信有传。

我觉后生真可畏,子于同辈复谁先。

一枝仙桂花相付,百步垂杨叶惯穿。

他日山东看小录,程文还有几多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海月庵观灯

莲花深屋赏来曾,蔗碗寒浆渴饮冰。

月好自寻灯作伴,雪寒惟许酒为朋。

兴同老子复不浅,年与先生自此升。

东壁馀光愿终照,夜深羸马惯能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