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丈夫策定在吴钩,浪把桥门作胜游。
綵笔误人随骥尾,锦标还我占鳌头。
关山梦寐三千里,竹帛功名四十秋。
安得九重容借箸,尽将军国为前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名为《寄卢进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自己胸怀壮志、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
“丈夫策定在吴钩,浪把桥门作胜游。”这里的“丈夫”指的是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策定”意味着决心或计划,“吴钩”可能是指长而曲的剑或兵器,象征坚韧不拔的意志。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向往和自我激励。
“綵笔误人随骥尾,锦标还我占鳌头。”“绣笔”指的是精美的书法作品,“误人”则可能暗示某种迷茫或是被误解,“随骥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追随伟大先辈的脚步。后半句中的“锦标”代表着荣誉和奖赏,“占鳌头”则有攀登高峰之意,整句话传达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荣誉的渴望。
“关山梦寐三千里,竹帛功名四十秋。”这里的“关山”指的是边塞或长城,“梦寐”意味着遥远的向往。数字“三千里”象征广阔无垠的疆域和深远的期盼。后半句中的“竹帛”可能是书信的隐喻,而“功名四十秋”则表达了对功业和声誉长久不衰的希望。
“安得九重容借箸,尽将军国为前筹。”这里的“九重”指的是皇宫或权力的中心,“借箸”暗示着诗人希望得到某种支持或帮助。“尽将军国为前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和军政要务的关心,愿意为之出谋划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联想,展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文学追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樽酒檠窗鬓发新,别来惊见雪霜侵。
几行泪滴风前烛,一片心敲月下砧。
好德未闻如好色,知人安得似知音。
一书欲寄南来雁,江阔天高无处寻。
秋夜封书上子岗,别来化日又舒长。
只知电烛两经月,不觉星毛半欲霜。
竹叶照人凝盏滑,梅花撩客透篱香。
知他诗债曾偿未,料得寻春日日忙。
姓名久不到西山,觅便无风鼻谩酸。
天堑有花春堰急,地炉无火夜堂寒。
青灯昔记对床卧,白发今羞把镜看。
见说北归常有雁,一书无惜报平安。
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
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
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
此理晓然明似镜,何须足下肆耕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