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去国还家一岁阴,凤山锦水更登临。

别来蛮触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

何似闲人无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

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且满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离开国家回到家乡已过一年光阴,再次登上凤山锦水边的风景。
分别以来,蛮触之争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险峻的山川见证了我多少忧虑与决心。
哪比得上闲人无需牵挂世事,可以冷静地看待人生的起落浮沉。
此时荷花盛开,莲蓬娇嫩,月光下品着松子酿的酒,尽情享受这宁静时光。

注释

去国:离开国家。
还家:回到家乡。
一岁阴:一年光阴。
凤山:地名,可能指代优美的山水。
锦水:形容水质清澈如锦缎的河流。
登临:登山游览。
蛮触:古代神话中的小虫,比喻争斗。
几百战:形容多次战斗。
险尽山川:经历无数艰险的山川。
何似:哪里比得上。
闲人:无所事事的人。
无藉:无需牵挂。
冷眼:冷静地看。
升沉:人生的起落。
荷花正闹:荷花盛开,生机勃勃。
莲蓬嫩:莲蓬新鲜娇嫩。
月下松醪:月光下的松子酒。
满斟:满满斟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后对故土的深情留恋,以及他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去国还家一岁阴”表达了诗人离开国家回到家乡已经一年时间的流逝,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第二句"凤山锦水更登临"则是对故土风光的赞美,凤山锦水可能是指诗人归乡途中的某个景点,这里的“更”字表明了诗人的再次攀登与欣赏之情。

第三、四句“别来蛮触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则转换了语境,诗人提及自己经历的无数战役以及对险恶山川的深切感受。这里的“蛮触”可能指的是边疆的战争,而“险尽山川”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艰难与危险。

第五、六句“何似闲人无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是诗人的感慨,通过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个不为世事所扰的闲人,能够超然物外,从容观察世间的起伏变迁。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倦。

末两句“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且满斟”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荷花盛开和夜晚月光下的松醪(可能是一种饮品或是指松间清风)来营造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正闹”和“且满斟”都显示了诗人对当下时刻美好情景的细腻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平和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痛苦与不安的反思。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也体现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和他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感秋二首(其二)

南国初凉日,东吴欲尽头。

露荷幽馥晓,云日澹光秋。

也爱西风爽,其如半老休。

蝉声与蛩响,计会两催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感秋二首(其一)

今岁五十二,岂为年少人。

荷凉欣暑退,蝉苦怨秋新。

澹虑翻成感,彫诗不著尘。

小儿知得句,频掉小乌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

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

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酃渌却消酲。

泉从山骨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

水记茶经都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新亭送客

六朝岂是乏勋贤,为底京师不晏然。

柏壁置人天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

钟山唤客长南望,江水留人懒北还。

强管兴亡谈不尽,枉教吟杀夕阳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